首页 » 汽车评论 >

招商基金李佳存:疫情后重点关注疫苗 医疗设备和创新药CXO产业链

2021-06-09 17:58:54来源:新浪财经

全民买基金的时代来临,如何破解“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怪圈?如何助力广大投资者玩转基金?7月17日(周六)新浪财经2021基金嘉年华在深圳举行,大佬教你“搞钱”,劲爆盲盒大奖,有趣有料游戏,等你来!【名额有限,报名入口】

“疫苗和医疗器械行业我认为是未来政府重点加大投入的方向。

医药政策对医药行业投资的重要程度是比宏观经济影响还大的,因为医药是个偏刚需的行业。过去十年医药政策的主线是控费和降价。所以我们选药物通常选择那些具有自主定价能力的药品。

随着新冠疫情去年发酵,政府也充分意识到国家公共卫生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于是重新加大了投入。那疫苗和医疗设备无疑就成了重点关注赛道。

政府会花钱再建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会在需求端补贴疫苗接种和医疗设备。而且这两年政府在做新基建的时候,建医院会建一些传染病科室,ICU的隔离病床,建设完后相应的会迎来相关设备的采购高峰。

而且这次设备的采购高峰有个更加超预期的点,在于它是一次全球采购高峰工程,不仅我们国家,包括美国、德国还有一些欠发达国家都意识到了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所以我们做的比较好的全球化医疗设备公司,会迎来一次非常大的全球共振的采购高峰。

同时国内在医疗器械政策上也有非常大的鼓励,未来这块会迎来较快的国产替代进程。”

“在我看来疫苗投资机会更多的来自长期广阔的成长空间。

对买方投资者来说,大家喜欢疫苗股,主要分成两大类。一类认为新冠疫苗给整个行业带来巨大的收入和利润弹性。我比较偏向第二类,是对疫苗行业的长期空间非常看好。

举个例子,需求端中国人均疫苗消费是每人每年2.9美金,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不到美国的1/10。疫情发生前2019年我国流感疫苗渗透率不到2%。美国和日本每年有50%的人都会去接种流感疫苗,所以不用乐观到中国也达到这个比例,只要老人、小孩还有医护工作者全部接种一遍,我们的渗透率也会提升到20%,有10倍成长空间。

新冠疫苗上,很多投资者想的这是个一次性机会,觉得接种了疫苗疫情就能很快过去,实际上这里存在非常大的预期差。今年年初Nature杂志上刊登了一篇针对全球119位顶级医学专家的调研报告,他们中有89%的人认为这次新冠疫情会演变成一种类似于流感的长期流行病,长期跟人类共存。所以这是个长期性的机会。”

“2018年医保局出台了降价控费政策,创新药因为它商业模式特殊,受到的影响有限。

因为创新药一上市的时候是消费者买单的,企业可以自主制定价格。即便哪天它要进医保目录,它也是一对一跟国家医保局坐下来谈判的。

创新药有自主定价能力,但是投资过程中创新也伴随着非常高的失败比率,所以我们更多会去投资充当创新药行业“卖水人”角色的公司,也就是通常意义上说的CXO行业,就是研发和生产服务外包产业链上的公司。

不管创新药在临床二期是失败了还是成功了,三期临床进入商业化生产,最终一步步都需要这些“卖水人”CXO公司来提供服务。”

“判断公司我会在定性判断之后,更关注偏定量的指标。

比如看成长股一般看五个维度,成长空间、竞争优势或者叫护城河、增长的可持续性,管理层是否足够稳健,以及公司的估值是不是合理。

这五个维度我都尽可能用定量研究去做追溯和验证。

比如看行业空间的时候,用收入增速和利润增速区域来追溯模拟。

看护城河的时候,看公司的盈利指标、毛利率、净利率是否持续比竞争对手高。

看增长可持续性的时候,看它研发收入占收入的比重,以及过去五年研发收入在行业里的排序,还有研发人员占比,学历分布。

管理层方面很难量化,但尽可能长期跟踪给出打分,并且通读关注的公司的年报里的管理层分析与讨论部分。

当然能符合所有条件的公司千里挑一,如果碰到了,我肯定以最重的仓位买入,并且长期持有。但很可能过程中追踪到管理层有些瑕疵,就把它一票否决了。”

“我新发的基金投资的是前沿医疗,投资主要集中在偏新技术新模式的赛道上,重点有三条。

一个是疫苗相关的偏生物制品的行业,一个是医疗设备赛道,一个是创新药及相关的CXO产业链赛道。

这个产品和很多医药主题老产品相比,最大的优势是能通过港股通投资香港不错的标的。”

以上是招商基金医药科技投资专家李佳存的最新观点。

近日,招商基金医药科技投资专家,招商前沿医疗拟任基金经理李佳存,对话兴业证券董事总经理,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徐佳熹,针对“疫情反复,2021医药行业投资机会大解析”的话题展开交流。

李佳存从疫情后医疗行业热门赛道的变化,谈到疫苗行业的长远前景,继而给出自己对医疗行业未来热门细分赛道的看法,他还分享了自己的选股思路,从定性判断到定量指标选取的方法都有深入分享。

李佳存目前已经深耕医药领域超13年,拥有6年基金投资管理经验,擅长从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前沿创新药等医药细分行业争取超额收益。复合型学历背景与丰富的实战经验使他形成了一套完整而成熟的投资理念和投资框架。在投资过程中,他坚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从长期成长空间大、短期增长可验证的医药细分行业精选优质龙头企业。

新浪财经整理了他在直播中的观点,分享给大家。查看视频

判断医疗产业公司既定性也定量判断

我研究医药行业有很多年时间了。一般大家对医药行业哪个赛道空间更大,哪些公司竞争力更强,都有个偏定性的判断。

我会在这样的判断之下,更关注偏定量的指标。比如看成长股一般看五个维度,成长空间、竞争优势或者叫护城河、增长的可持续性,管理层是否足够稳健,以及公司的估值是不是合理,这五个维度我都尽可能用定量研究去做追溯和验证。

比如看公司成长空间的时候,定性判断这是一家肿瘤药公司,肿瘤用药在各大病种领域其实是空间最广阔的一类,但反观这家公司过去的财务数据,发现它过去三年的收入和利润增速都比较慢。

那只有两种可能性,第一是我们对肿瘤赛道的判断还是偏主观,不太合乎客观事实。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公司本身并不是赛道里最好的公司。

问:像医药公司财报里是不是有猫腻这类现象呢?

其实医药行业的猫腻案例相对较少,因为医药本身是个天然比较好的行业,即使是市值不大的公司,没有犯很大的错误,把自己做亏损,一般不会造假。

我们更多的是看一些简单的指标,比如收入增速、利润增速、现金流和收入的匹配度,来判断公司所处的行业是不是个好行业,或者公司本身是不是好公司,来验证我们定性的判断。

疫苗在疫情后有长期需求医疗器械迎来全球采购共振和国产替代浪潮

疫苗和医疗器械行业我认为是未来政府重点加大投入的方向。

医药政策对医药行业投资的重要程度是比宏观经济影响还大的,因为医药是个偏刚需的行业。过去十年医药政策的主线是控费和降价。所以我们选药物通常选择那些具有自主定价能力的药品。

随着新冠疫情去年发酵,政府也充分意识到国家公共卫生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于是重新加大了投入。所以那些政府重点加大投入的赛道未来景气度提升最为明显。那疫苗和医疗设备无疑就成了重点关注赛道。

政府会花钱再建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会在需求端补贴疫苗接种和医疗设备。而且这两年政府在做新基建的时候,建医院会建一些传染病科室,ICU的隔离病床,建设完后相应的会迎来相关设备的采购高峰。

而且这次设备的采购高峰有个更加超预期的点,在于它是一次全球采购高峰工程,不仅我们国家,包括美国、德国还有一些欠发达国家都意识到了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所以我们做的比较好的全球化医疗设备公司,会迎来一次非常大的全球共振的采购高峰,同时国内在医疗器械政策上也有非常大的鼓励。

过去总书记提出要在芯片行业实现自主可控,这次疫情后总书记也提出医疗设备上要实现自主可控,所以人们担心这方面会受到发达国家的封堵。

从目前情况看,确实一些中高端医疗设备领域国产化率不高,一些大型影像设备,比如CT、MRI,外企像GE、飞利浦、西门子长期占据了70%以上的生产率。国内优秀企业在政策扶持下,我们相信未来会迎来比较快的国产替代进程,空间也是非常广阔的。 中国人均疫苗接种率还很低新冠会演变成长期流行病疫苗有长期增长空间

问:疫苗方面,在顶层设计上我们有2035远景目标,要科技自立自强,疫苗也囊括在内。同时5月6号拜登政府提出支持豁免新冠疫苗专利保护,而且印度疫情恶化了,对周边国家也有影响。这一系列消息,对去年飙涨了一年的疫苗股和疫苗的投资机会会不会有影响呢?

在我看来疫苗投资机会更多的来自长期广阔的成长空间。

对买方投资者来说,大家喜欢疫苗股,主要分成两大类。一类认为新冠疫苗给整个行业带来巨大的收入和利润弹性。我比较偏向第二类,是对疫苗行业的长期空间非常看好。

举个例子,需求端中国人均疫苗消费是每人每年2.9美金,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不到美国的1/10。

疫情发生前2019年我国流感疫苗渗透率不到2%。美国和日本每年有50%的人都会去接种流感疫苗,所以不用乐观到中国也达到这个比例,只要老人、小孩还有医护工作者全部接种一遍,我们的渗透率也会提升到20%,有10倍成长空间。

新冠疫苗上,很多投资者想的这是个一次性机会,觉得接种了疫苗疫情就能很快过去,实际上这里存在非常大的预期差。今年年初Nature杂志上刊登了一篇针对全球119位顶级医学专家的调研报告,专家有免疫学的,病毒学的,也有流行病学的,他们中有89%的人认为这次新冠疫情会演变成一种类似于流感的长期流行病,长期跟人类共存。所以这是个长期性的机会。

创新药自主定价可规避降价控费不利影响行业投资CXO“卖水人”产业链更稳

问:2018年医保局出台了降价控费政策,那在选择投资标的的时候,什么样的公司可以规避掉降价控费带来的不利影响?

我认为有三条赛道,第一条是创新药,因为它商业模式特殊,跟仿制药有本质区别,所以一上市的时候是消费者买单的,所以企业可以自主制定价格。

而且即便哪天它要进医保目录,它的降价模式跟仿制药也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它是一对一跟国家医保局坐下来谈判的,医保局可能会给出一个量,然后由创新药企业去报价,最终达成一致。仿制药是多家企业一起竞争,谁也不想被淘汰,所以报价都是贴着成本报价,最终价格会无限接近自己的成本。

创新药有自主定价能力,但是投资过程中创新也伴随着非常高的失败比率,所以我们更多会去投资充当创新药行业“卖水人”角色的公司,也就是通常意义上说的CXO行业,就是研发和生产服务外包产业链上的公司。

不管创新药在临床二期是失败了还是成功了,三期临床进入商业化生产,最终一步步都需要这些“卖水人”CXO公司来提供服务。这是第一个赛道。

第二个赛道是医美这类偏消费升级类的产品,包括药品和器械。比如中药保健品,未来不仅不会降价,还会随着通胀提升,不断提价。

其实医药行业是同时兼具消费属性和科技属性的,偏医美以及医疗服务这里的,有很强的消费特点,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的竞争优势能积淀下来,护城河越来越深,这样的公司如果自己不犯错误,是很难被竞争对手超越的。

第三类是像创新药、创新器械这类偏科技属性的,这类公司的特点是产品从0到1出来后,要不断颠覆原来卖得比较好的产品。那么这类公司的竞争优势就不会被积累,而是需要不断做研发,追踪最前沿的技术,来保持领先。

我新发的基金投资的是前沿医疗,投资主要集中在偏新技术新模式的赛道上,重点有三条,一个是疫苗相关的偏生物制品的行业,一个是医疗设备赛道,一个是创新药及相关的CXO产业链赛道。这个产品和很多医药主题老产品相比,最大的优势是能通过港股通投资香港不错的标的。

选股量化五标准大公开

选股我不看重它到底是黑马还是白马,只要符合标准的都是好马。我作为偏成长风格的医药行业基金经理,看公司会用上面的五大标准看,此外也用量化指标来验证。

比如看行业空间的时候,用收入增速和利润增速区域来追溯模拟。

看护城河的时候,看公司的盈利指标、毛利率、净利率是否持续比竞争对手高。

看增长可持续性的时候,看它研发收入占收入的比重,以及过去五年研发收入在行业里的排序,还有研发人员占比,学历分布。

管理层方面很难量化,但尽可能长期跟踪给出打分,并且通读关注的公司的年报里的管理层分析与讨论部分。

有关管理层判断,在我选股体系里起的是排除作用。资本市场上流传个段子,说一个公司你如果相信总裁CEO,那买股可能亏30%,如果听了董事长的话,那可能亏50%。

所以我们更多看行业空间和公司本身,更愿意买傻子也能做好的公司。当它处在非常好的行业,不管管理层怎么换,始终是好公司,这是我们最希望买到的。那管理层的作用就是排除,如果前面条件都看好了,发现管理层不行,那就一票否决。这是我选股体系里的方法。

当然能符合所有条件的公司千里挑一,如果碰到了,我肯定以最重的仓位买入,并且长期持有。但很可能过程中追踪到管理层有些瑕疵,就把它一票否决了。还有时候一家公司持有半年后发现逻辑上已经不符合当初买入的初衷了,那就会减仓。

医药行业更看估值溢价率优秀公司能获得PEG估值溢价

估值方面,估值指标有很多,医药行业大家比较关注的并不是绝对估值,而是相对大盘的估值溢价率,判断医药行业到底是贵了还是便宜了,更多的看相对估值溢价率。

具体在判断个股成长速度的时候,分三个阶段。第一个是最简单的阶段,主要看绝对市盈率便宜还是贵,这是比较容易的,拿个炒股软件算一算就能算出来。

第二个比较高阶的是PEG,大家会分析50%增长率的公司给50倍估值合理,30%增长率的公司给30倍估值合理,PEG=1比较合理。

更为高阶的是,我们看到过去两年中有很多优秀的公司PEG超过2倍3倍甚至接近5倍,这就是大家对绝对空间又大,又有优势的公司给出的溢价。其实大家最关注空间要足够大,而且竞争优势要足够强,确定性大了就能给很大置信度,积极能容忍更高的估值水平。如果没那么确定,那就享受比较低的溢价。

新基风险更大长期持有基金效益更好

投资十大金句里有一条是,研究美股涨跌归因发现,如果是一年维度涨跌,那只有20%会归因于业绩增长,80%归因于估值波动,但是拉长到五年维度,业绩增长占80%,估值波动影响只有20%。

这就是格雷厄姆提的选股方法,短期看股市是个投票器,是大家都选出来的情绪,长期来看是个称重机,看公司业绩到底有几斤几两。

一个公司如果过去五年股价涨了三倍,你会发现业绩可能增长了2.4倍,也就是80%的股价提升是业绩增长贡献的。衡量业绩是有把握做到的事,我是通过跟踪公司长期的业绩表现来赚比较有把握的业绩增长的钱。

反过来,如果一家公司过去一年股价翻倍了,但说不定业绩只增长了20%,剩下的增长可能来自主题投资,或者情绪,或者并购方面的消息,都是偏情绪的东西,很难把握。我们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情绪的影响,但其实在做市场情绪判断的时候,胜率并不高,所以我们更希望通过长期持有,跟踪公司,来做有把握赚到的钱。

问:这次新产品和之前的老产品有什么不同吗?

老产品是招商医药健康产业基金,新产品叫招商前沿医疗保健。新产品的前沿医疗聚焦的是偏创新偏前沿的东西,老产品会投一些偏传统的行业,比如传统医疗服务、传统的零售连锁药店这样的渠道。新产品会更偏重比如互联网医疗、互联网电商、新技术、新医疗器械。

投资可以按自己的风险偏好来定,风险偏好高一点可以投新产品,因为涉及的赛道也新,空间也大,相对风险和收益是共存的。

牛市来了?如何快速上车,金牌投顾服务免费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