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行情 >

纤肩担辕不惧难——记河北丰宁县黄旗镇城根营村党支部书记刘佩仿

2020-05-09 12:27:25来源:腾讯

原标题:纤肩担辕不惧难——记河北丰宁县黄旗镇城根营村党支部书记刘佩仿

冬去春来,塞外的天气逐渐转暖,燕山深处城根营村在烂漫的山花中洋溢着一片春天的气息。

62岁的李长安站在刚刚搬进的移民新居窗前看着满山的姹紫嫣红,脸上流露着满足的微笑。

“离开深山的危房,搬进了三室一厅的楼房,现在夫妻二人都进了村里的大棚打工,一月就有5000元左右收入,而原来在山里因不好给孩子看病而耽误的病情也在出沟后得到很好治疗逐渐好了起来。”李长安告诉记者,家里能有这样的转变,全部依靠的是佩仿支书这闺女的帮扶,没有她的辛勤付出就没有我们一家今天的幸福生活。

李长安口中的佩仿本名叫做刘佩仿,现在是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黄旗镇城根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刘佩仿(右三)在蔬菜大棚中与村民交流种植心得。

热血涌动接重担

城根营村位于丰宁县城北部25公里的平顶山脚下,因地处城山梁古城脚下,故而得名城根营。由于天气寒冷和土地瘠薄,村民们基本生活来源主要是靠天吃饭的粮食种植。因此一直是丰宁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重点贫困村。而由于长期经济落后,村里基础设施自然没有投入,村庄面貌脏乱、污浊,村民房屋破旧、低矮等现状犹如几道沉重的闸门,一直禁锢着村民的积极性。

在采访中,城根营村妇女主任徐尚兰对记者说:“我在城根营生活了40多年,觉得这里最难熬的就是两件事,一是生活苦,二是环境差。 生活苦在于收入少,到2011年,全村人均收入仅有2600元。全村978名村民,其中就有630人是贫困人口;环境差在于街道脏,村里所有巷道都是泥土路,两边还堆满了柴草、垃圾和粪便,那真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四季有臭气。”…….

也就在2011年,村委会举行换届选举,村民们私下里议来议去,最终一位年轻人进入了他们的视野,她就是外村嫁过来的媳妇刘佩仿。

1979年出生的刘佩仿是城根营邻村的姑娘,大专毕业后一直在北京一家培训基地工作,后来为了照顾年迈的爷爷,毅然返回村里,不久嫁到了城根营村,之后她带着家人开商店、跑运输、种植出口萝卜成了远近文明的金凤凰。

村里选举换届是大事,村民们一心盼望选个能人来当家,好带领大家奔小康。于是一次次上门劝说刘佩仿的婆婆,让她出马游说儿媳妇回村参加村委会选举。

经过持续不断的劝说和激烈地思想斗争,一心想让所有乡亲都过上好日子的刘佩仿热血涌动,最终选择了回村参选。“既然大家愿意选举我,那就是相信我,因此,我绝对不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没有想到的是刘佩仿竟然以高票当选为城根营村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性村主任。

看到这低矮的房屋、残断的院落、泥泞的道路。刘佩仿的直接想法就是:村里没有向心力。在这污浊不堪的环境中,年少者少了思乡情结,年老者没了奋斗的激情。

于是,刘佩仿上任后萌发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改变村容村貌,让村里群众有一个良好生活环境。

而改造村容村貌,街道改造扩建是第一步。要完成这项工作,拆除相应农户的院墙、圈舍则是第一步。然而,拆墙动土,村民要拆迁赔偿可难住了村委会。能不能实现无偿拆迁,刘佩仿最终决定先从自己和婆婆家开始拆起。自己家的院墙拆掉之后,她立即把目标瞄向婆婆家。

“我找你回来当村主任,啥光还没沾上你的呢,你到要先拆我的院墙了” 看到儿媳妇要拿自己开刀,婆婆一下就发毛了。

“妈妈呀!当初,可是您老人家让我回村带领大家共同过上好日子的,现在连您都这样为难我,以后的工作该咋干呀”?

经过几天的软磨硬泡,婆婆最终点了头。而刘佩仿的行动赢得了全村群众的认可,大家心甘情愿地严格按照标准拆除院墙,硬化了街道。经过几年的发展,城根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硬化街道7800平米,安装路灯58盏,维护村堤坝860米,古朴典雅的村标、新砌的虎皮墙、深受欢迎的露天戏台、漂亮温馨的幼儿园……一幅崭新的农村画卷徐徐展开。

中心村的环境好了,使得村民有了巨大的归属感,可城根营村在狭长的石趟沟中还有两个自然村,四十多户村民分布在方圆十来公里的山坡上,他们出山、吃水,就学都有很大的困难,他们能否脱贫致富,改变生产方式和生活环境是关键。2014年村党支部改选,已经被村民认可的刘佩仿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一走上岗位,刘佩仿就一门心思的筹谋起了这件事,通过集思广益,她把政府的易地移民搬迁政策与村民改善居住环境的政策有机结合,在主村北边规划了投资1500万元,能容纳200户的6栋幸福新居。力求让山里生存条件艰苦的村民全部享受政策实现政府补贴异地搬迁,中心村有改善住房条件意愿的村民通过成本价购买实现自主搬迁。

2016年,这项工程拉开了施工序幕。2018年底陆续竣工交付使用,在这800多个日日夜夜中,刘佩仿几乎不分昼夜地泡在工地上,使得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双双得到了保证。截止目前,已经有191户住进了三室一厅的楼房。

移民搬迁户李长禄告诉记者:“以前住在石趟沟的最里边,不仅房屋四面透风冷得没法说,而且出门一趟没有半天回不去,吃水就医都是困难事,生活别提有多难了。现在没有花什么投资就住上了三室一厅的楼房,还可以到农业产业园区打工,每年少说也有3万多元的收益。这前后的生活可以说是由苦到底到甜入心的转换。”

刘佩仿(左二)在居民新居前现场安排工作。

敢闯敢试走在前

虽然疫情还没过去,但城根营村村民任玉臣却已经在忙着为儿子操办楼房装修的大事。他说:“村干部带着我们搞大棚种植,日子一天天富起来,我们家也买了楼房。”

今年将近50岁的任玉臣,以前一直在外务工,每年挣不到多少钱,2015年,村里盖大棚的人都挣了钱,任玉臣决定承包5个大棚试试。令他没想到的是,当年就挣了10万元钱,几年下来他积攒了几十万元。

在城根营村,每一户村民都像任玉臣这样,享受到了大棚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可在2014年那会儿,村民哪有这样的热情,当时村里打算借助县里的扶贫政策建大棚,但投资风险让他们畏首畏尾不敢行动。

“咱们村民祖祖辈辈种粮为生,哪家大面积种过菜,一个大棚四、五万元的投资,要是赔了咋个办?”村民们纷纷提出各种各样的疑问。

面对僵局,刘佩仿话语掷地有声:“村里大棚大家放心搞,如果赚钱了,所有建棚户按照投资比例分收益,赔钱了,我们村两委成员全承担,不让你们有一点点损失!”

紧接着,刘佩仿就带头拿出10万元,村班子其他成员每人拿出3万元。看着村干部这样义无反顾的为村民谋出路,村民开始响应起来了。村里的第—批大棚在村班子成员的带动下开建了,尽管村民当时的管理经验还很欠缺,但当年每棚的收益就超过了2万元。村民刘建春就是村中第一批响应号召建棚的一员。他告诉记者说:“当他在年终拿到4万多元现金时,感觉这就像是做梦一样不现实,因为这相当于他过去种地20多倍的收益,这放在过去哪里敢去想啊。”

有此典型引领,其他村民终于放下了思想包袱,全村掀起了蔬菜大棚建设的热潮。村民每个自建大棚每年几乎都有2万元的纯收益。而在此时,两委班子更是顺势而上,提出了“一户带四户,共走致富路”的扶贫机制,每个设施蔬菜大棚的承包人必须带动4户建档立卡户,当年新建的20个大棚就带动了贫困户80户。

在党员示范带动下,全村共流转土地1886亩发展规模经营,实现了产业扶贫全覆盖。其中328户居民每年都可获得每亩700-800元土地流转租金;170户农户利用扶贫资金入股,每年可获得扶贫资金10%股金;村民就近在基地务工,每人每年可获得5000-20000元薪金;农户和建档立卡户本人自建大棚每个大鹏每年至少有15000元收益金,成功实现了“一地生四金”。

村民们有了在种植园区打工的条件。

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徐明礼告诉记者,他们家一共流转5亩土地,每亩获得了800元租金;自己和妻子进村里打工每天能拿到70-100元;同时还有扶贫资金入股股金10%分红,一年下来,全家收益能够达到4万元以上,比以往单打独斗增加四倍以上纯收益,家里一下就走上了富裕路。

从小棚到大棚,从冷棚到暖棚,从种一季、到种四季。截止目前,全村设施大棚面积已经超过了248亩。而刘佩仿本人为了帮助农民们尽快的致富,先后从家里拿出70万元积蓄,为全村群众进行扩产资金垫付。就是通过身心交融的引领,无私无悔的带动,城根营村一举实现了全体村民产业化全覆盖,并且使得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进入产业化的当年就能实现脱贫致富。

而在这个进程中,村集体资产总额也从零起步,截止到2019年底已经达到了1300万元。且每年还有30万元的持续性收入,村民人均年纯收入更是达到了6000多元。由于扶贫攻坚成效突出,村党支部被承德市委授予“脱贫攻坚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刘佩仿(左一)与村民一起在蔬菜大棚中采摘丰收的西红柿。

爱心传递春情暖

“赵文学100元、任玉臣200元、何长江300元、刘佩仿2000元……”

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袭来,注定今年这个春节不同寻常!刚刚摆脱贫困的城根营村民群里的人们开始自发的思考着这种时刻能为国家做点什么,就这样你100元、他200元的为疫区开始捐款,因为疫情原因不方便集中捐款,他们就用微信转给刘佩仿,上了岁数的老人不会用微信,他们就把钱放在门口,等着工作人员去取。

“这真是太出乎我的意料了”听说村民们最终为疫区捐款24154元,其中光小学生就捐款7000元。镇党委书记赵金宇十分感慨,“谁能想到那以前可是远近闻名的上访告状村。”

“‘仓廪实而知礼节’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我们一直关注人文互助关怀、乡风文明礼貌等风气的培养。”刘佩仿说。

而良好的文明风气形成同样需要良好的干部形象引领。照顾孤寡老幼,帮扶困难群体,救助意外伤残。刘佩仿和她的班子成员同样可圈可点。

2019年7月21日,大雨夹杂着狂风袭击了城根营村。当别人忙着在家避雨的时候,刘佩仿却带着村班子成员冒雨走访困难群体。

60多岁的牟庆禄老人,妻子去世多年,独自生活,日子过的十分困难,但看到刘佩仿在风雨中走进他家时,刚刚还慌神的他觉的就像是自己的闺女回娘家照顾自己一样,变得安心又踏实。

牟庆禄老人记得,为了让他过上幸福的生活,刘佩仿和村干部对他这样的五保户可是上心了,每当遇到刮风下雨,冰冻下雪的天气,她都会带着村干部到家里来查访,看看房屋漏不漏雨,透不透风。不仅帮助他申请了低保,还借助县里危房改造政策,组织村里人把他家房子修缮一新,更帮他打了一眼机井以方便饮水。

刘佩仿(左)在与村里老人亲切交流。

除了对村里的孤寡老人照顾的格外精心外,对遇到意外事故的群众也会在第一时间进行援助。2017年的一天,刘佩仿正在镇里忙着汇报工作,她的手机一遍遍的响了起来,接通之后才知道,原来是村里30多岁的梁树平出了车祸,生命危在旦夕。刘佩仿赶紧回到村里和村干部们一起赶到医院,结果出来后大家都傻了眼——腰椎粉碎性骨折,先不说这日子以后可咋过,就眼前的医疗费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也难于承受。从医院出来的时候刘佩仿就把身上仅有的1000元现金留了下来,并对梁树平的家属说,你们放心的治,钱的问题我们回去想办法。

回到村里后,刘佩仿不仅及时联系给其解决了医保报销问题,还号召村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在事发后的第3天刘佩仿就把6000多元捐款钱送到梁树平家属手中。

紧邻城根营村的东营子村李长军患上了股骨头坏死的病,长期瘫痪在床,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家庭经济十分困难,爱心协会知道这种情况后,多次组织村民捐款捐物,帮助他们家打扫卫生,清理院落,让两个孩子能够正常上学。李长军这位48岁的农家汉子,看到邻村群众这样热情周到的帮助和照顾,感激的泣不成声。

村民清楚的知道,在刘佩仿任职这些年,她提议启动了“道德银行+扶贫爱心超市”,建立由村内威信高的老党员、道德模范、妇女代表、民调委员、人大代表、党代表等公道正派、敢于直言、热心公益的群众组成道德评议会,配备道德银行管理员,将村民的孝亲敬老、助人为乐、勤劳致富、美丽庭院等善行义举细化为道德积分,再通过企业捐建、帮扶单位共建、村内自建、社会慈善组织帮建、财政奖补建设等方式建立的扶贫爱心超市内将道德积分集中兑换成实物奖品奖励给村民,如此循环往复让全村道德水平跨上了一个崭新台阶。已经有211名群众受到了爱心超市表彰。

刘佩仿(左)在为五保户服务。

村民们清楚的知道,刘佩仿任职这些年,倡导在全村进行“文明家庭”、“致富能手”、“美丽庭院”等各种先进典型评选,表现突出的大力表彰,表现差的在曝光台给以通报。通过此举大大激发了群众向善、向美、向上的内在动力,培育了优良村风民风,先后涌现出先进典型131户,共计393人。

村民清楚的知道,刘佩仿任职这些年,提议结合八一建军节,九九重阳节,组织全村群众开展集体活动,让大家欢聚一堂,共叙爱国情怀,同感父母恩德,教育大家爱国敬老,知恩图报。比如今年春节期间,全国出现疫情,村里组织志愿者活动,全村70多名村民主动参与了抗疫值班活动。

“打赢脱贫攻坚战役,改善农民群众生活,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中央和各级关于脱贫攻坚的新部署新要求,力争在两三年间让村民的纯收入再翻一番,真真正正过上好日子,绝不让一个贫困户返贫!”今天的刘佩仿信心满满地对我们表示说。

刘佩仿(右二)与易地搬迁户在居民新居中交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