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行情 >

一房四户,80后建筑师在湖南农村为父母盖的新房惊艳了所有人

2020-09-13 16:16:30来源:家居设计参考

离开家乡太久

在都市的子女已经无法适应农村的生活

回家次数越来越少

曾经所谓的家实际上已经支离破碎

作为建筑师的Tiger一直在思考“集合住宅”

从血缘关系来构建一个家的空间

来满足城市与乡村的不同生活习惯

子女的小家庭和父母既能在一个屋檐下共同生活

又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空间

让家成为血脉相连,多代同堂生活的地方

曾经养育Tiger和哥哥姐姐的老屋已经无法满足一个大家庭的需求。作为已经出嫁多年的姐姐,每次回家总是抱怨屋里又脏又乱,没有热水,上厕所也不方便,重要的是自己和孩子丈夫回来住哪儿都成了问题;毕业后就留在上海工作生活的Tiger,现在也是无法适应老房子中的生活,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尤其成家后需要带妻子一起来,各种生活不便就突显出来,让他感觉自己像个过客;和父母生活在农村的哥嫂,同时渴望改变生活状况。

三兄妹决定共同出资重新建新宅,就像当年父母为了孩子增建老房一样。如今,父母老去,儿女都已成家立业,两代人的职责开始发生转换,就让新宅成为这一时刻的见证者。

概念草图▼

作为建筑师的Tiger,义不容辞的成为新宅的设计者。之前给远方的表哥做过家宅设计,对农村住宅有了一些思考,抛开最简单的热水、室内卫生间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每个小家庭之间的空间关系,怎样保证大家共居一室又能有自己独立的空间。

父母哺育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留守老家,女儿远嫁他乡,小儿志在远方,而今都已各自成家。一个家衍生出三个独立的小家,家宅亦如此。空间上按照血缘关系来规划,建筑在形式就呈现出四个既独立又交织在一起的体块,

在父亲的带领下

一群来自乡村的匠人

一砖一瓦开始建造新宅

从早春到深冬

历经一年房子终于盖好了

从一片水稻地望过去

一幢漂亮的现代小楼

和周围的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层瓦墙及瓦屋面鹅卵石小径

一层是父母的房子

用了大铺开的坡屋顶,以及家乡传统的青瓦

三个子女的房子是三个独立的“方盒子”

代表了一种现代简约的生活方式

平面图▼

一楼平面图

二楼平面图

三楼平面图

四楼平面图

一楼是爸妈、奶奶主要生活空间以及家里的公共起居空间。局部一楼二楼是姐姐的套间,二楼及局部三楼是哥哥套间,局部三楼及四楼是弟弟Tiger的套间。每个套间内都有两层,公共楼梯则将哥哥与弟弟的套间联结在一起,而远嫁他乡的姐姐套间则完全独立在东侧,与主体起居空间脱离。

在农村,长子往往成为承担父母养老的主体,因此哥哥的套间自然而然的靠近父母生活的空间以便照顾,而弟弟常年生活在外,于是将他的套间设置在较上的体块。由于父母和奶奶依然延续着农村的传统生活,而子女往往习惯并趋向于城市的套间起居生活,彼此都有着不同的空间需求。因此,在首层的平面设计中延续了农村传统布局形式,并引入了院落空间(位于堂屋前面,左侧为水池和公共休憩空间,右侧为景观种植区,中间则是进入建筑的主要路径)。

入口的庭院

是由一个浅水池和天井组成

左边是全家人的客厅和餐厅

右边是堂屋

南北向剖面图

四个建筑体块儿错落围合成的天井

一楼的设计是以堂屋为基础,堂屋左侧主要是家人公共的起居空间,包括玄关、客厅、餐厅、厨房、卫生间、父母的卧室,以及连通楼上套间的公共楼梯。

堂屋右侧第一开间则布置了一间储藏室及客房,第二开间则是姐姐的套间,由于姐姐一家几乎很少在家居住,因此该套间的一层主要为奶奶使用,包括独立的厨房、卫生间、客餐厅和卧室。从客厅楼梯(结合电视背景墙、储藏空间一体化设计)直上是姐姐一家的主卧、书房、次卧。书房西侧一推开门,便可以上到覆有传统瓦片的斜坡屋顶。

屋顶鹅卵石路径穿插在黑色瓦片之间

是孩子玩耍

家人在夏日傍晚的清风中

散步的好去处

三楼的楼板也能起到遮风避雨的作用

套间都采用跃层布置形式,位于二三层的哥哥套间在平面上将厨房、卫生间、阳台等辅助空间布置在其西侧,以避免客厅、卧室等主要空间的西晒问题。

由于进深限制,内部联通二层客厅和三层活动室的直跑楼梯采取独特的踏步交错式设计,用自然生长的山茶树枝干作为结构支撑,既满足了楼梯上下的舒适性,节省了交通空间,同时增添了空间的趣味性。

楼梯不再只有单纯的交通功能,同时也是游憩娱乐的休闲空间。从三楼进入弟弟的套间,首先映入眼帘的则是一个上下贯通,共两层的开敞式架空庭院。

从这里也可以眺望远方

这样的设计通风效果非常好

适合南方的天气

南北向剖面

从庭院看天井

从弟弟的客厅看庭院

天井内

种在一楼的几颗郁郁葱葱的竹子

从空中庭院中窜了上来

阳光与雨水穿过天井打在枝叶上

也洒在空中庭院的走廊上

弟弟套间的小庭院

庭院的一角

室内的陈设与布置结合了城市与乡村

现代与传统

不同需求与空间

便彼此交融在了一起

尽管时代变迁,彼此对生活和空间都有了不同需求,但家人却依然可以同处在一个屋檐的庇护下。建筑作为“家”的容器,它科学合理地规划着每一个家庭成员的生活,也维护着这份永恒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