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品牌 >

红色故事|理教巷战:粉碎扫荡 打赢据点保卫战

2021-05-20 11:41:11来源:佛山在线

初夏的午后,阳光明媚,穿过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贺丰理教村北面村口牌坊,走进并不宽敞的理教大街,偶尔可看到在小巷石板凳上乘凉的老人,生活安宁舒适。理教村内就如南方大部分村落一样,阵阵蝉鸣声衬托出午后的安然恬静。

现在的这份安宁,其实来之不易。70多年前,这里曾经是抗日据点,小巷是抗日部队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战场。如今,理教大街两旁旧房子青砖墙上斑驳的痕迹,以及墙上“光荣烈属”的红色牌子,依然诉说着这段保家卫国的抗日巷战史。

游击武装开辟理教抗日据点

从北面村口牌坊走进理教村,左手边是一间青砖红瓦的旧房子。现在房子无人居住,但它的来头并不简单。“这里曾是抗日游击部队的驻地。”理教村小组党支部书记霍炳桓说。

史料记载,清朝中期,理教村民为纪念先人文喜公,在此修建了文喜霍公祠,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

1942年10月,日、伪、顽军互相勾结,大举攻击中共领导的广州市区游击第二支队(以下简称“广游二支队”),西海抗日基地及周边地区遭到严重破坏。

经中共南(海)番(禺)中(山)顺(德)中心县委安排,广游二支队派独立第一中队副中队长霍文,带领20多名游击队员到理教村开辟新的抗日据点,并在村口的文喜霍公祠驻扎。

随后,中心县委委员刘向东和黄平先后带领两批部队到理教村与霍文部队会合,由刘向东负责领导,三批部队合共70多人,配有轻机枪2挺、长短枪数十支。

理教大街至今仍保留着当年的街巷布局,两旁是十余条小巷。

部队驻理教村期间,每天早晨或傍晚在文喜霍公祠门外宽阔的场地进行军事训练,提高作战能力,晚上在驻地或村民家中讨论研究部队生产和革命斗争工作,并开展群众思想工作等。

1943年3月下旬,南海人民抗日独立中队(以下简称“独立中队”)成立,对外称黄平部队,黄平任中队长,李群任指导员,陈英任副指导员。独立中队积极建立新的抗日游击据点,扩展抗日游击活动地区;同时利用荒废田地办起小农场,自力更生解决部队的部分粮食和经费问题。

同时,独立中队还重视做好宣传教育群众、发动组织群众等工作,在理教、溶洲等地吸收共产党员,发展地方党组织,使部队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独立中队的战士们非常喜欢理教这一抗日据点,称之为“新老家”(相对于顺德西海的“老家”而言)。

独立中队在理教村活动期间,对日伪军和顽军进行打击,铲除沙滘“裕君堂”(土匪集团代号),袭击西樵海口寨边颜村伪联防队、牧牛沙伪侦缉大队队长罗炳的农场,枪决澜石石头村汉奸霍柱、贺丰巷心村土霸梁亨等。

小巷激战粉碎敌军扫荡计划

如今的理教大街依然保留着当年的街巷布局。大街长约200米,宽约1.8米,大约能让3名成年人并排通过。大街两旁是十余条小巷,依然保留着部分青砖结构的旧民居,多为革命烈士故居。

据史料记载,独立中队在理教等地的抗日活动引起驻扎在佛山的日伪军注意。1944年4月,日军先遣伪军沿潭洲水道进入吉利涌,入侵理教,企图消灭这支抗日武装。

理教大街是该村的主要道路,两旁分布着十多条纵横交错呈网状的小巷,巷巷相通。面对来势汹汹的敌军,游击队采取灵活战术,凭借熟悉地形的优势,在巷间来回穿梭,与敌人进行巷战。

随后,独立中队由中队长黄平率队兵分两路赴理教村,一路深入村内增援游击队,另一路从后方袭击敌人。双方激战,日军在两面夹击下有人员伤亡,未能攻占理教村,随后撤退。日伪军的扫荡被粉碎,理教抗日据点得以保卫成功。

今年88岁的理教村村民霍祖坤,哥哥是一名游击队员。当年才11岁的霍祖坤依然记得战斗时的情景。“妈妈带着我躲在家里,听到屋外的枪声、瓦片被掀翻的声音,还有人叫喊‘追他、打他’。”霍祖坤回忆说,后来敌军被打退,游击队员怕敌军再回来伤害村民,就带着村民暂时转移到隔壁村。

同样经历过当年巷战的还有今年83岁的理教村村民霍永森。他回忆说,当时年约6岁的他,被母亲抱在怀里,跟着大部队疏散。他跟着母亲躲进一间民房,曾看到一名手部受伤的敌军从门前跑过,后面有一名拿着手枪的游击队员追击。

革命历史悠久的理教村,不少村民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走上了革命道路,诞生了不少革命烈士,获认定在册的就有11位。

本栏目由中共佛山市委党史研究室、佛山传媒集团、佛山日报社联合出品

扫码了解更多红色故事。

原标题:1944年南海人民抗日独立中队击退日伪军

理教巷战:粉碎扫荡打赢据点保卫战

来源|佛山日报

文|记者郭美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