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品牌 >

佛山印记|乡镇企业打响“佛山制造”威名

2021-07-13 09:01:53来源:佛山在线

简史摘录

农村改革还带来了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一大批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

乡镇企业以令人惊异的速度和规模,改变着中国农村的面貌。到1987年,乡镇企业产值达到4764亿元,第一次超过农业总产值。这是农村经济的一个历史性变化。——《中国共产党简史》第244页

对很多人来说,乡镇企业是一个陌生或是记忆久远的词汇。上世纪80年代初,农村社队、联户或个体办企业在全国兴起。十余年间,规模庞大的乡镇企业集群成为中国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山是中国乡镇企业发展的典型区域之一。鸿运扇、联邦椅、容声冰箱、佛山瓷砖等一大批开创行业第一的产品从佛山走向全国,乡镇企业孕育带动了家电、家具、陶瓷、建材等一批特色产业集群,成为“佛山制造”的重要基石,为今天佛山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全国率先开展“三来一补”业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乡镇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佛山农村便出现了以手工业为主的“工副业小组”。随着国家对农村经营组织管制的逐步放松,佛山利用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逐渐将其发展成为集体所有制的社队企业,这是佛山乡镇企业的最初形态。

1968年春节刚过完,为解决乡镇失业居民就业,顺德北滘的乡镇干部何享健自告奋勇带着大家找出路。他号召23名居民凑齐5000元,成立“北滘街办塑料生产组”。

1970年,国家提出了在农村利用本地资源,兴办为生产、生活服务的小工厂。其后,社队企业迅速发展。

1978年8月,顺德容奇镇和香港一家制衣公司签订一项来料加工的补偿贸易合同,建立全国首批“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生产、来件装配,补偿贸易)企业之一——大进制衣厂。

改革开放以后,佛山用好用足中央赋予广东的“特殊政策、灵活措施”,推动社队集体企业快速发展。1979年秋,佛山地委提出,走农、工、副相结合的发展道路,鼓励社队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外资,大搞“三来一补”,增加外汇收入。容奇镇又与其他港资企业开办4家制衣厂,初步解决了全镇就业问题。

1983年,佛山乡镇企业中“三来一补”企业加工值5065万元,占出口产品总值的24.82%。

佛山乡镇企业创下多个第一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为乡镇企业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1984年中央4号文件将社队企业正式改称为乡镇企业,对家庭办和联户办企业及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此举改变原来只有社队集体才能办企业的单一模式,也扩大了企业经营范围。

佛山迅速贯彻这一精神,掀起“镇、村、联合体、个体多个层次参与兴办乡镇企业”的热潮。农民纷纷“洗脚上田”,农村中大批解放出来的劳动力投向工副业;乡镇、村各级集体经济组织把能工巧匠、“能人”组织起来办企业,乡镇企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1984年,顺德裕华风扇厂工人在包装电风扇。/资料图片

20世纪80年代中期,裕华风扇厂厂长区鉴泉在电视上看到一款塑料的电风扇,眼前一亮。从香港买回产品进行拆解仿制后,这种适合放在床上的风扇受到热捧,被称为“鸿运扇”。1985年,裕华风扇厂和另一家顺德企业桂洲风扇厂产值均突破1亿元,成为广东产值最高的乡镇企业。当年,顺德风扇厂达14家,是国内最大的风扇生产基地。

1983年,顺德人潘宁跑遍全国冰箱厂拜师学艺,带领团队用锤子、锉子“敲打”出中国第一台双门双温电冰箱,命名容声。1988年,容声邀请香港著名艺人汪明荃代言。此后,汪明荃又代言了顺德的燃气热水器万家乐。“容声容声,质量保证”“万家乐,乐万家”,两个产品火遍全国。

也是在这一年,顺德人罗小甲研发出全世界第一台电子消毒碗柜,成为世界家电业的一个全新原创。后来,他在政府扶持下成立公司,取名为“康宝”。

1987年,佛山市委在总结顺德和南海经验基础上,正式提出“以外向型经济为导向,以集体经济为主导,三大产业一起上,五个轮子一起转”的经济发展战略。至1992年,佛山地区乡镇企业达64474家,总产值达284.57亿元,占据佛山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在乡镇企业的带动下,南海、顺德发展势头迅猛,与东莞、中山一起被称为广东经济“四小虎”。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迎来新发展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充分肯定了乡镇企业的重要作用,把改革开放推上了一个新台阶,也让乡镇企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顺德全方位实行改革,在全国率先推行企业转制,政府全面退出市场,不再与民争利,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经营管理,不再投资兴办竞争性企业,即实施以政企分开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第二次创业。

1993年,佛山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的目标,加快企业制度、财税、金融等改革。各地采取“因厂制宜,一厂一策”的方针,逐步铺开乡镇、村集体企业的改制工作:改组一批,实行股份经营;出租一批,转为公有民营;出售一批,改为私有私营;嫁接一批,实行合资经营;兼并一批,由优势企业集团经营。

由此,佛山涌现出一批大中型企业和现代化企业集团。1992年,美的被广东省政府定为全省首批内部股份制改造企业试点单位之一。1993年11月,“美的电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正式成为中国第一家经国家证监会批准、由乡镇企业改组的股份制上市公司。通过上市融资,美的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迅速成长,成为佛山首家千亿民企、佛山首家“世界500强”企业。

科龙的前身——珠江冰箱厂在1992年也迎来第一次产权改革。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上市成为一种热潮。科龙1996年和1999年分别在香港和深圳上市。

到2001年,佛山全市镇村两级的乡镇企业完成转制面已达95%,企业绝大部分资本实现社会化,基本完成向市场经济转轨。此后,乡镇企业逐渐被“民营企业”“民营经济”所替代。数以万计的乡镇企业,也为佛山后来品牌经济的萌生和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

原标题:上世纪80年代,佛山镇村、个人争相办企业,诞生一批名企名品

乡镇企业打响“佛山制造”威名

来源|佛山日报

文|记者阮凤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