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品牌 >

初夏季节,疫情防控别打折

2020-08-05 15:41:10来源:佛山在线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黄金周,全国多地商场、食肆、景区,人流畅旺,到处是初夏生机勃勃的样子。然而,专家提醒,我们对疫情防护千万不能掉以轻心,无论吃饭还是外出,仍要注意保持社交距离,近距离要戴口罩,不要扎堆、密切交流,做好个人防护。

聚餐时,最好采用分餐制

假日休息,不少人都会选择跟朋友家人聚餐聊天,然而,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等专家提倡,聚餐时应严格执行分餐制。

张文宏说,分餐是一个概念。“比如说豆沙甜汤,每个人用自己的勺子去舀,那这锅豆沙汤,就是一个洗调羹的水。但是,我们在外面觉得恶心,在家往往就不觉得。”张文宏表示,拿自己筷子给别人夹菜,在中国认为是好客的表现。“你说,如果别人给我夹菜,我到底吃还是不吃?”

张文宏强调,新冠肺炎疫情大部分是通过呼吸道传播,但唾液里有大量病毒,这次疫情很多人就是一家人得病。所以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来说,分餐制是很重要的。

5月4日,岭南站一家饭店内市民在堂食。专家建议,疫情期间,聚餐时最好采取分餐制。

张文宏说:“现阶段,吃饭用分餐制,是我们可以做到的。所以分餐制不是倡导不倡导的问题,是你一定要做的事情。你今天不分餐,就是裸奔,很危险。”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则表示,不能因为疫情完全封锁生活,生活也要缤纷多彩,两者要平衡。公勺公筷分餐制,就是找到平衡点。

分餐不仅防止传染,还涉及营养问题。分餐的好处是,吃多少,都在眼前,看到总量,也看到不同菜的搭配。品种上有概念,总量也有控制,对摄入优质蛋白有所帮助。

分餐制如何保证不同群体的健康饮食摄入?吴凡建议,第一,膳食总体要平衡,什么都吃,品种要多、颜色要多,谷物、杂粮、肉类等颜色都要多、要杂。第二,选择优质蛋白,要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蛋、奶、鱼和豆类都是很好的优质蛋白。成年人饮食问题在于,脂肪摄入太多,在这方面有两个误区:第一个误区,大家喜欢吃排骨。千万不要觉得排骨就是瘦肉或骨头,排骨里的脂肪含量其实是很高的。第二个误区,用的食用油太多。

升温可控制疫情?缺乏科研证据!

常见呼吸道病毒一般是秋冬季节活跃,夏季相对沉寂。2003年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疫情也是天气转暖后退去。随着居住在地球上约90%人口的北半球进入夏季,最早于2019年冬季报告的新冠病毒传播是否会因气温升高而得到遏制?

专家表示,依赖升温控制疫情的观点缺乏科研证据支持,但新冠病毒某些特性,以及人们的免疫系统和行为方式等可能随季节和气温变化,从而对疫情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新冠疫情在全球多点暴发并持续扩散,已证明新冠病毒具备在各种气候条件下传播的能力。世界卫生组织对此也表示,从迄今获得的证据来看,新冠病毒可以在所有地区传播,包括气候炎热潮湿地区。无论气候条件如何,如果人们居住在或前往已报告新冠肺炎疫情的地区,都必须采取保护措施。

中国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团队8日在《欧洲呼吸学杂志》网络版上发表的研究显示,从在中国城市传播情况来看,温度和紫外线辐射等气候因素对新冠病毒的传播没有产生显著影响。这种疫情模式与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相似,当气温超过45摄氏度时,MERS病例数仍在增长。

5月1日,在文华公园绿道上,一市民戴着口罩骑自行车低碳出行。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朱怡芳教授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这项研究受实验数据制约,对于温度及疫情分析的范围比较窄,该结论能否扩展到全球还存在疑问。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病毒学荣誉教授克里斯·伯勒尔认为,病毒在冬季更容易传播的一大原因是“人们常聚集在一起”。比如学龄前孩子夏天都在阳光下活动,彼此之间没有太多身体接触。在冬天,人们待在室内并呼吸着同样的空气。但温度对新冠病毒产生的任何影响,都不会像通过隔离措施限制其传播那样重要。

朱怡芳表示,并不排除北半球温度上升后疫情能够缓解的可能性,下半年北半球进入秋冬季疫情是否会卷土重来、是否会随气温周期性反复等,这一切还是未知。

打不打新冠疫苗?现在讨论为时过早

张文宏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冠疫苗国际上有很多种。中国已经走在前面。中国是几条线路齐头并进,有的已经进入了二期临床研究。美国也有疫苗开始进入二期了。到底是哪个效果好,研发人员还要评估它的不良反应,它的抗体滴度、保护性,还有安全性、阻断成功率,等等,综合起来才能判断哪个最好。

而在加快研发疫苗进度的同时,不代表科研人员放弃对它的疗效跟不良反应的评估。张文宏说,尽管加快了疫苗的审批流程,但是不能降低它的质量,不可以降低对疫苗的要求。肯定是完成了三期临床研究,三期研究是安全后再给老百姓打。

5月4日,在祖庙路附近一家超市内,市民戴着口罩选购商品。

至于到时候是不是人人都打,张文宏认为要取决于几个数据:第一,不良反应有多大;第二,它的保护率有多高;第三,当时全世界的疫情有多高;第四,病死率会降到什么样的程度。“这些到时候都出来,大家就开始评估了,我们是不是值得打。要不要打疫苗,它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是要衡量这么多事情。”

张文宏还表示,现在看起来,每年都要打新冠疫苗的概率偏低。原则上讲,像疱疹病毒也好,冠状病毒也好,如果这个病毒没有发生大的突变,是不需要反复接种的。“但是我们今天谈论这个事情为时过早。对于新冠疫苗以后怎么打,先把它弄出来,弄出来以后再来解决将来是不是需要每年都要打。现在看起来,每年都要打的概率偏低。”

学生不宜长时间佩带N95口罩

最近,不少地方中小学都返校复课了,大家戴口罩上学,进校测体温,都很自觉。然而,学生适合戴什么口罩,进行户外体育运动时又是否需要戴口罩呢?

日前,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牵头起草制定的《民用卫生口罩》团体标准已经正式发布。口罩团体标准的起草人之一、东华大学纺织学院教授靳向煜表示,佩戴口罩就好比是给自己的呼吸系统设置了一道“过滤屏障”,这道屏障既要阻隔颗粒物、飞沫等,又要保证呼吸顺畅。儿童肺部力量相对较弱,长时间佩戴的儿童口罩首先就是要求“通气舒适”。

在口罩团体标准中,明确规定了成人口罩的通气阻力必须小于等于49帕,儿童用口罩通气阻力必须小于等于30帕。靳向煜特别提醒家长不要盲目热衷于选择N95口罩及医用外科口罩,“这类口罩的通气阻力都在300帕左右,虽然防护性能高,却不利于透气,对于儿童日常防护而言并非最佳选择。”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教授王月丹提醒,即便是大人在佩戴N95口罩时,一次时间也不能超过4个小时,如果长时间持续使用N95口罩,会造成肺部损伤,可能会引起肺气肿之类的问题。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管理部专家宗志勇、王妍潼建议,不要给7岁以下的儿童戴N95口罩,哪怕是做了特殊空气阀设计的,因为其呼吸阻力太大,小朋友会有窒息风险。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何浩表示,N95口罩能过滤掉95%的微小颗粒,这势必会影响它的透气性。戴久了会因缺氧、二氧化碳潴留酸中毒,而感到困倦、头晕、胸闷。不建议孩子戴着口罩做剧烈运动,可能会引起缺氧。如果孩子需要上体育课的话,建议在通风的户外进行,进行体育活动时可不戴口罩,尽量选择可保持一定距离的运动项目,比如做操,避免密切接触。

做好清洁消毒,开空调基本安全

近日天气一天比一天热,白天温度不时还飙升至30摄氏度以上,不少人都大呼要“开空调”,但是开空调,尤其是公共场所的空调,在疫情防控期间能不能开呢?

深圳市疾控中心环境与健康所主任医师周国宏说,空调可以开,但空调类型不同,开法也各有讲究。各企业、工厂、写字楼等场所的空调类型不同,开空调要确保引进未被污染的新风。如果是家庭空调,要确保家人身体健康、空调清洗消毒后可以启用。

周国宏介绍,家庭空调,不管是挂机、立式,还是中央空调,基本都是安全的,可以启用,不过使用前最好进行清洗消毒。

市民可以自己打开空调面板,取出滤网进行清洗,同时购买带有消字号的消毒液(比如含有效氯250~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对空调机芯即冷凝器进行消毒,清洗消毒后就可以启用空调了。

如果市民家中使用中央空调,建议使用前请专业人士进行指导。周国宏还提醒,疫情期间,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办公室使用空调,市民仍应多开窗通风,加强空气流通。

5月4日,佛山体育馆乒乓球馆内,市民在打乒乓球。专家提醒,疫情期间,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办公室使用空调,市民都应多开窗通风,加强空气流通。

至于公共场所,周国宏介绍,办公场所和公共场所使用的中央空调分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全新风系统,第二种是新风加风机盘管系统,第三种是无新风的风机盘管系统(类似家庭分体式空调)。

全新风系统在使用时应关闭回风阀,打开新风,全新风方式运行。同时,新风要直接取自室外,确保引进的新风没有被污染,禁止从楼梯道、机房、吊顶等地方取风。

而有新风补充的风机盘管通风系统,使用时,必须开启新风,确保各个房间独立通风。同时,新风要直接取自室外,禁止从楼梯道、机房、吊顶等地方取风,保证排风系统正常运行,新风系统宜全天运行。

而无新风的风机盘管系统(类似家庭分体式空调),这种中央空调没有集中的送回风管道,不会产生区域间的交叉污染,可以放心使用。但由于没有新风的来源,开启时应尽可能打开门窗,加强空气流通。

此外,企业、单位还要制定应急预案,一旦发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以及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类型、供风范围等情况不清楚时,应当停止使用空调通风系统,并在疾控中心的指导下,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专业清洗和消毒,经卫生学检测、评价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原标题:初夏季节疫情防控别打折

专家提醒,无证据显示高温天气会抑制病毒传播

来源|新华社、人民日报、广东健康、中国疾控

图|记者符诗贺摄

整理|记者曾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