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品牌 >

高明鳌云书院:教书育人两百年 诲人初心终不改

2021-08-16 15:41:41来源:佛山在线

鳌云中学气势雄,我们读书在其中。莘莘学子,敬乐融融……看着鳌云中学校歌歌谱,犹如阵阵孩童歌声在耳边回响。简单几句歌词,体现出鳌云中学明礼仪、知廉耻、守纪律、师道重的育人理念。

从传道受业的鳌云书院,到动荡时期的难童收养所,再到教书育人的鳌云中学和高明县第二初级中学,到如今的佛山市东立鳌云职业技术学校,历经两百年多年,鳌云书院几经变迁,始终坚守着为高明培育人才的职责。

三进宏伟建筑

高明古老书院

在高明区博物馆,收藏着一副石制牌匾,上刻“鳌云书院”,是高明著名书院之一鳌云书院的牌匾。石牌匾长3.9米,宽69厘米,厚10厘米,通体由花岗岩制成,重量超过500公斤。

历经时代动荡,整个牌匾在原址时断成了三段,区博物馆为保护牌匾,2013年末将“鳌云书院”牌匾收藏至馆内保存至今,是高明教育史上最重要的文物实物之一。除了石牌匾,区博物馆还将鳌云书院的旗杆石夹、门墩柱等文物一并搬迁到馆内保存。

鳌云书院第一进、第三进、后楼、课室、宿舍已遭毁拆,原址只剩下如今可见的第二进中厅讲堂。

看到牌匾的一瞬间,一份厚重的时代感油然而生,牌匾断裂出的两条裂痕,诉说着212年来的历史洪流。如果要从石牌匾的岁月痕迹,去窥探鳌云书院的建立之时,得回到清朝时期的嘉庆年。

清朝嘉庆十四年(1809年)冬,更楼和合水两个乡集资修建鳌云书院,据传是高明建筑规模最大、办学时间最长的古书院。学校原址位于更合镇白石村委会白石村西鳌山东麓。据史料记载:后靠鳌鱼湾,面向云宿山,二者各取一字,故名鳌云。

清朝嘉庆年间,时任高明县知县的余保纯,在鳌云书院建设之时,曾写下《建鳌云书院记》一文,从文中可窥探鳌云书院初建成的情况。余保纯在文中写道:余嘉诸绅士之有志劝善,即因其请而序之,并颜之曰“鳌云”。其中,颜,即于门楣题名的意思,可见“鳌云书院”石牌匾字样,有可能为高明县知县余保纯所题。

文中又写道:首门屏,次讲堂、次书楼……作庭缭垣俨观翼翼,镂槛文篦,既丹既漆。局象规模,魏然焕然。大意指的是,首先修建了大门,其次是讲堂,接着是书楼。书院的院墙外观庄重肃穆,整饬有序。书院本身雕梁画栋,五颜六色。整个书院局势壮观,焕然一新,可见初建成时鳌云书院的宏伟模样。

另据《高明县志》记载,鳌云书院为一座三进建筑物,“首门屏,次讲堂、次书楼”,首进士门屏,东西各有一方,为教师住宿所在地;第二进是中厅讲堂,此处宽敞明亮,是传道受业的场所;而第三进则为书楼,正中有个神台,供奉文武二帝。而书院后面相距3米还有一幢后楼,结构与三进主楼相仿,供学子住宿。书院的四周建有3米多高的围墙,确保书院宁静。

见证沧桑岁月

历尽时代变迁

在沧桑经历中,因战局的动荡,鳌云书院也发生了多次变迁。

据记载,1937年冬,国民党当局在鳌云书院设立“难童收养所”,先后收容流浪到更楼、合水等地的难民孤儿136名。为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当时鳌云学子作了大量的诗、书、文、画等作品反映难童的悲惨故事。

1947年春,当时更楼、合水等地的热心教育知名人士在鳌云书院原址兴办鳌云中学,第一批共招收学生107人。本报过去曾采访过鳌云中学第一届学生黄燮元(已故),他回忆,当时学生分为甲、乙两班,课室设在第二进中厅大堂,学生每两个人共用一张木课桌,同坐一条木凳,中厅大堂既是课室,又是饭堂。

据介绍,当年学校面临经费不多、人力不足等困难,学校在招收第一批学生的入学通知书中注明:住宿生要自带床板、长凳,回校时要带一把锄头、一担竹箕、一条扁担,以备开辟运动场和筑校道之用。家长、学生很理解当时学校的困难,毫无意见,准时回校注册、上课。

1947届校友黄燮元(右二)与同学的合影,背后为鳌云书院。

可以说,鳌云中学的一草一木,校道楼房,都是靠学生用一把锄头、一担竹箕、一条扁担一点一点开辟出来的。当年秋季开学后,鳌云中学正式命名为“高明县第二初级中学”。

鳌云中学首届学子在校期间,正是解放战争时期,前方、后方需要大批有文化、有知识的青年志士,因此,很多同学中途辍学投身革命工作。1950年7月,第一届学生毕业,只有7人顺利完成学业。

1951年冬,更楼公社召开代表大会,决定拆毁书院文笔塔,利用文笔塔的砖建设更楼公社礼堂。1957年,高明县第二初级中学迁至合水镇布练大坪建校,鳌云书院第一进、第三进、后楼、课室、宿舍遭毁拆,砖瓦杉木被搬到布练大坪建新校(今更合中学)。原址只剩下如今可见的第二进中厅讲堂。

此后,鳌云中学又经历了多次搬迁和整合,在2005年,鳌云中学并迁到合水中学。而鳌云书院的文物则散落在原址各处,直至2013年被区博物馆收编保存。

两百年时光荏苒

教书育人未间断

鳌云中学气势雄,我们读书在其中。莘莘学子,敬乐融融……幸得区博物馆对鳌云书院珍贵历史资料的保存,如今,我们仍能和鳌云中学的第一届学生一样,同唱同一首鳌云中学校歌。

在区博物馆搬迁鳌云书院牌匾的当天,1947届学生黄燮元触景生情,不由自主地哼起了当年的鳌云中学校歌。

忆起他当年在鳌云中学的岁月,黄燮元说,当年虽然生活艰难,学习环境恶劣,但是他们勤于拼搏。他还清晰地记得,在1948年的寒冬腊月,高明县举行初级中学学术比赛。县第一初级中学(明城中学)、县第二初级中学(鳌云中学)、县第三初级中学(三洲中学)各派10名优生汇集县第一初级中学比赛。评卷后成绩公布,高明县第二初级中学麦可枢、黄燮元获数学、语文第一名,团体总分冠军,创下了优异的成绩。

鳌云书院石牌匾,如今由高明区博物馆保管。

20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鳌云书院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为社会贡献了栋梁之才,其中就有科举殿试三甲第五十五名的麦锡良进士。麦锡良是鳌云书院出的第一个进士,先后担任过江西省乐安、安远等县知县。据传,过去书院门口的操场,东西两旁各竖着一对旗杆石夹,就是为进士麦锡良所立。

历经时代的洗礼,如今鳌云书院仅存第二进中厅。岁月的沧桑镶嵌在中厅斑驳的白墙上,外墙的边缘爬满了乌黑的青苔,正门楼顶依稀还可以看到朱红色。中厅高两层,从正面看,一楼左右两边各有一窗,正中间为方形门,门窗之上可以看见三个拱形门楣。

值得一提是,一楼这三个拱形门楣,并非装饰,而是真正的门楣。最初,中厅一楼为三个中通拱形大门,但因后来的改建,两边的拱门变成了窗子,中间大门则改建为方形铁闸门,成了现在的模样,但现在仍可以想象出鳌云书院初建成时建筑设计上的宏伟气势。

现在,由于年久失修,鳌云书院中厅已被弃用多年,大门铁闸生锈废弃,中厅内部依然宽敞明亮,但也因时代久远,屋顶、墙面、柱子都不同程度地损坏,野生植物也在中厅肆意生长。

几经变迁,如今鳌云书院已经不复存在,但原址现今兴办了东立鳌云职业技术学校。鳌云书院经历了风风雨雨,但至今没有停止过办学,其教书育人的精神从未间断。就如鳌云中学校歌里面写道:迎着先人规范,奋臂浩气豪雄……培育德智体群美,养成勤毅朴校风。高明人对教书育人的重视,仍在代代相传当中。(部分资料来源于《高明书院文化》,高明区档案馆、东立鳌云职业技术学校对本文亦有贡献。)

原标题:高明鳌云书院:教书育人两百年诲人初心终不改

来源|佛山日报

文|记者陈志业

图|高明区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