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品牌 >

守护历史建筑 留住禅城城市文脉

2020-10-17 10:21:30来源:佛山在线

佛山日报讯记者李护彬报道:昨日,“最佛山品禅韵”2020年禅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系列宣传推广活动在梁园拉开帷幕。过去三年,活动已形成强大的品牌效应,成功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共同打造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和活化的样本。

活动由禅城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市自然资源局禅城分局主办,佛山日报社承办。通过“最佛山品禅韵”系列活动,禅城依托岭南文化名片,深挖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现代价值,努力将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区域竞争优势。

启动仪式上,继去年发行《品城》后,“最佛山品禅韵”印象佛山丛书第二部作品《论城》也举行首发仪式。今年,主办方还将联手粤港澳大湾区专家学者,编撰完成丛书最后一部著作《绘城》。目前,相关筹备工作已正式启动。

同时,主办方还分别与来自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大学、佛科院、意厦国际规划设计(北京)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签约,组建了禅城区历史建筑保护专家咨询组,共同探索岭南文脉与现代都市共融发展新路径。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此前已连续举办四届的历史文化街区徒步行推迟举行,但历史建筑的保护活化工作并未因此暂缓。主办方表示,今年,将在此前开发完成的61处历史建筑三维建模的基础上,顺应新媒体时代的需求,制作开发360度全景读古建项目。

副区长李溟表示,将坚定不移当好岭南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人,让文化资源转化为区域竞争优势,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探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长效机制。

守护历史建筑 留住城市文脉

昨日,“最佛山·品禅韵”2020年禅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系列宣传推广活动在梁园拉开帷幕,活动旨在联手各方力量打造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保护和活化样本。

启动仪式上,继去年发行《品城》后,“最佛山·品禅韵”印象佛山丛书第二部作品《论城》也举行首发仪式。同时,主办方还与广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佛科院、意厦国际规划设计(北京)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协议,共同探索岭南文脉与现代都市共融发展新路径。

见微知著,这是禅城深挖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现代价值的最新写照。过去几年,禅城依托岭南文化名片,努力将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区域竞争优势。副区长李溟表示,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探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长效机制,助力禅城打造高质量发展首善之区。

读一套书

“品”“论”一座城

“让读者认识禅城历史建筑的魅力。”佛科院副教授、印象佛山丛书主编杨俭波说,系列丛书从时空发展、历史传承、文化相因等视角入手,梳理禅城历史建筑中的典型代表,深入挖掘它们背后的现代价值,探讨历史古建的保护和活化新路径。

从《品城》到《论城》,加上正在编撰的《绘城》,印象佛山丛书以专业的视野,通俗语言讲述佛山历史文化变迁,从学术和理论层面进行提炼,给这座城市著书立言,彰显了禅城深厚历史文化底蕴,进一步促进了千年岭南文脉的传承。

时间回溯到3年前,禅城区启动为期3年的历史建筑保护系列活动。其间,主办方先后3次组织历史文化街区市民徒步行活动,让广大市民用脚步丈量禅城的历史厚度;举办了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大赛,践行全民参与、共建共治共享这一社会治理理念。

意厦国际规划设计(北京)有限公司总规划师张亚津博士现场互动。

同时,主办方联合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先后组织多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学术研究,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向专家学者借脑借智,发挥政府加高校的合作模式强化了城市智库的功效,推动禅城成为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保护与活化的样本。

“通过政府加高校合作模式,形成合力激发老城新活力。”作为活动合作方之一,佛科院环化学院院长陈忻博士表示,禅城在全市五区率先探索岭南文脉保护新模式,充分体现了中心城区敢为人先的责任和担当,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显著成效,赢得各方广泛点赞。

“足不出户也能零距离接触历史建筑。”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禅城已为61处历史建筑三维建模,今年,主办方主动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求,制作开发360度全景读古建项目,让市民通过手机也能感受禅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借脑借智

谱写老城新篇

当天,禅城区历史建筑保护专家咨询组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仪式同时举行。

广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王河、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刘晖、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陈忻、意厦国际规划设计(北京)有限公司总规划师张亚津等来自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国内知名研究机构知名专家,分别与禅城区名保办签约。

这是禅城向专家学者借脑借智,打造政府加高校合作模式的又一创新举措。

作为佛山市中心城区,也是佛山老城所在地,截至目前,禅城区拥有经批准认定的历史文化街区8处,历史建筑61处,均占全市五区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建筑遗产和建筑瑰宝。”市自然资源局禅城分局副局长关羡湛表示,全区八大历史街区、61处首批历史建筑的基础工作已初步成型,形成了完整的数据库,工作有序、不断深入,禅城作为首善之区为全市作出了表率。

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禅城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举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高峰分享会,通过搭建更多的交流和发声平台,让政府职能部门聆听社会各界声音,也推动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落地禅城,让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得到更好的保护。

位于永安路和庆宁路交叉路口南面的西洋仿古钟楼,“汾宁古道”四个字嵌在拱形的门楼上,这里便是曾经的汾宁路。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佛山城市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刘晖表示,明清以来手工制造业发达的佛山,是历史文化名城中少有的工业城市,对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活化工作,让其融入现代城市发展进程,可以激发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擦亮城市名片。

在推动相关部门建章立制的同时,禅城区高度重视结合实际项目开展保护工作,多个保护修缮项目已经取得良好成效,汾宁路国瑞升平项目、居安里、岭南天地崇德里、莲花巷16号、华侨大厦防水工程等工程,大量受保护建筑得到修缮后,活化效果显著。

绣花功夫

擦亮城市新名片

现在,走进禅城区祖庙街道沙塘社区莲花巷14号,修葺完毕的老宅大门之上的“丰荟园”牌匾熠熠生辉,门口花圃鲜花盛开。推门而入,天井的麻石板路面整洁,叠石园景的潺潺流水声不绝于耳,各种岭南植物如米仔兰、水横枝、菖蒲、海棠、墨兰生机勃勃。

在禅城区名保办的牵线搭桥下,建筑设计师唐毅锋带着他的团队,经过持续四个月的精心修缮,让原本破旧不堪的百年岭南建筑焕发新活力。区名保办负责人区迅敏表示,希望引入更多的个人和团队,通过微改造活化存量巨大的老城旧宅,从而保留老城文脉。

今年区委四届八次全会上,禅城区提出要紧紧把握佛山市建设高质量文化导向型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契机,深度挖掘和弘扬岭南历史文化遗产,力争在助力佛山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营造并传播“岭南文脉之城”城市形象中积极发挥更大作用。

“保护历史建筑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李溟表示,历史建筑既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城市文化文脉的重要体现。保护历史建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每个市民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到历史建筑的保护和活化工作中来。

李溟表示,要坚持用绣花功夫,把保护历史建筑与提升城市形态、打造城市名片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政府统筹、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加快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共同推进历史文化与建筑保护工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同时,坚守“保护优先”的基本底线,妥善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落实各项保护要求,妥善保护好历史建筑,使其与周边连片开发项目实现有机融合,彰显佛山禅城岭南文化特色,展现城市更多靓丽名片。

“强化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他表示,要勇担传承岭南文脉使命,当好岭南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人,让文化资源转化为区域竞争优势,助力禅城迈向高质量发展。

2020禅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系列宣传推广

三大重磅项目

1.《绘城》

在《品城》《论城》的基础上,今年将启动《绘城》编撰工作,一方面对佛山历史文化名城、佛山传统文化遗产的绘画资料、影视图片等进行收集、归类和汇总,另一方面组织高校专家、美术界知名人士,深入佛山历史文化街区,深度为佛山文化遗产画像,为佛山保护历史文化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全景读古建首期技术开发

禅城61处历史建筑是禅城的宝贵遗产。针对现有历史建筑模型,活动的主承办方将联合佛山市测绘地理信息研究院,共同挑选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在前期历史建筑信息库的基础上,运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对历史建筑进行模型优化及渲染(包含周边),并收录建筑背后的人文故事,录制成声音放在新媒体上,生成360度全景读古建小程序,让建筑“活起来”“动起来”,让市民便捷地了解历史建筑。相关技术应用预计11月上线。

3.“禅城岭南文脉,历史建筑保护”高峰分享会

区委四届八次全会强调,要在中心城区城市形态提升中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岭南水乡、全景区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打造活力街区、魅力街区,高水平建设东平水轴(北岸)、王借岗,打造新的城市客厅和地标,全方位提升城市形象品质,努力建设人民幸福、企业舒心、人才向往的宜居宜业宜创新的美好家园。禅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文化资源如何赋能现代城市建设,助力城市形象提升,是历史建筑活化和利用面临的命题。此次分享会将邀请城市建设、规划、历史文化保护领域的专家共同讨论,为禅城城市建设建言献策。

原标题:联手专家学者深挖古城价值

禅城探索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活化新路径

来源|佛山日报

文|记者李护彬

图|记者符诗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