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品牌 >

白露已至,要防心脑血管疾病

2020-10-17 11:41:51来源:佛山在线

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已至,大家最直观的感受是,天气没有之前那么酷热,雨后傍晚,甚至还有丝丝凉意。

白露也是全年中昼夜温差较大的一个节气,此时,心脑血管易受气温骤变影响引起收缩、痉挛,发生供血不足,从而诱发心梗、冠心病、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特别是中老年人,机体自身调整机能下降,对气候变化的耐受性差,极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这个时期可以称得上是“多事之秋”。

心脑血管疾病作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死亡率居首位,正确的预防保健并及早期治疗尤为关键。那么应该如何趁着如今气温还未大幅下降,做好关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呢?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同济康复医院疼痛康复科大科主任彭小文提醒,市民要注意留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尤其是“三高人群”,要留意血压、血糖等指标的变化,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早晚温差大,

容易造成血压升高

立秋之后到入秋前的这一段时间,天气还是很炎热的,但此时不光只是热,还有暑气和湿气的侵袭,这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无疑是个挑战。彭小文表示,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老化,调节能力差,特别是对于心脑血管患者来说,更容易影响心脑血管血液循环。同时,天气炎热容易出汗,血液里的水分流失,会让血液变得更加黏稠,容易诱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加之,此时部分患者依然喜欢食用生冷食物,这样轻则闹肚子,重则引起血管收缩,导致心梗、脑梗等突发事件的发生。

“我们的血压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季节、温差、早晚等发生改变。”彭小文说,而在夏末初秋,早晚温差大,当早晨气温低时,会使血管收缩,造成血压升高,血管的剧烈收缩易使得血管壁上附着的斑块脱落,斑块随着血液流到狭窄的地方就容易形成血栓。同时,天气变冷,使患者血液循环慢,有基础病的患者容易引起血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据统计,秋冬季节心脑血管疾病如脑血栓,冠心病等的发病率占全年发病总人数的69.5%,“在这个时候提醒市民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正当时。”彭小文说。

致病诱因多,

年轻人也不能掉以轻心

据权威医疗杂志《柳叶刀》在去年9月发表的一篇文章显示,在35岁至70岁的成年人中,心血管疾病致死率已经超越了癌症,成为全球主要死亡原因。而在该文章中,中国被单独拿出来分析,数据显示,中国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已经高于所有被列入研究的国家的平均值。

彭小文说,在临床治疗中发现,在秋冬季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大部分都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及高尿酸、肥胖等,所以,这类人群从现在开始应更加注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的发生。

一提到心脑血管疾病,大家容易认为那是老年人的专利。事实上,这种病在各个年龄段都有发病人群。彭小文说,近几年来,年轻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并且发病的年龄也越来越小,整体来说呈年轻化倾向。很多人也许知道心脑血管疾病与高脂、高盐饮食有关,其实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因素很多,三餐不定、多坐少动、熬夜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导致病发。

坚持饮食清淡,

适当开展体育锻炼

高危人群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呢?“其实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不能靠突击,而是要全方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彭小文说,饮食方面要多吃容易消化、高蛋白质的食物,比如大豆、牛奶、鸡肉、鱼类,另外也要多吃富含纤维的粗粮蔬菜,这样可以为身体提供更多的维生素,少吃一些煎炸烧烤、熏制和腌制的食物,控制甜食摄入量,低盐饮食,吃饭时不能吃得太饱,采取少量多餐的原则。

适当地运动可以改善心血管的功能,让身体的微循环和血液循环能够得到一定改善,采取散步的运动方式安全并且简单。通过散步可以增强心脏的收缩能力,加快心跳,对心脏也会带来一定的锻炼。

彭小文也提醒,对于不同年龄段患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体育锻炼要量力而为,最好在开展锻炼前咨询下医生或专业人士。同时,开展锻炼需要持之以恒,切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如今虽说进入初秋,但中午仍较炎热,人们喜欢喝冷饮、待在空调房里、冲凉水澡,其实这是不健康的,这种冷刺激易引起血管收缩,导致冠心病患者出现心绞痛,心衰患者引起心衰或者感染。室内温度应该随着室外温度变化来调整,另外室内外温差要控制在5℃左右。

秋季天气比较干燥,身体里的水分消失得比较快,如果未能及时补充,那么血液就会变得更加黏稠,降低血流速度,容易形成血栓,从而形成缺血性的中风、脑血栓、心肌梗死或者心绞痛。彭小文说,每次出门时一定要带好水,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则,如果喝得太多或者太快的话都会增加心脏的负担。

遵医嘱随访,

吃药不一定要吃一辈子

彭小文还提醒,秋季患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一定要随时关注自己的血压,查看脉搏的跳动有无异常,每天可以进行早晚两次的血压测量,并且记录好血压的异常。

同时,高血压患者需遵医嘱吃药,并进行随访。彭小文说,据统计,如今国内大约每10名高血压患者,只有3名的血压能长期控制在理想状态,“这跟大家对高血压吃药这件事有误解有关。”

高血压就要终身吃药吗?“当然不是,这也是大家最常见的误解。”彭小文说,早期、轻度高血压患者通过服药、改善生活方式后,血压低于正常值(120/80mmHg)以后,医生会建议患者减药观察。如果减到很小药量血压还保持正常值,就可以尝试停药观察了,“如果在一段时间内,患者不吃药,血压都能保持正常水平,那就不需要再吃药了。”

药物的副作用也是不少患者不想吃药、不按医嘱吃药的原因。彭小文说,其实如今科技发展,药物的副作用也减少了许多,同时,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也不一样,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联合用药或增减药量。需要留意的是,有患者在医生开药后,并不按医嘱随访,而是自行买降压药吃,“这也是不对的,医生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季节天气变化更换药物或增减药量。因此,患者一定要遵医嘱随访,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只有这样,才能在副作用最少的情况下,保持血压稳定,避免引发心血管疾病。”

原标题:白露已至要防心脑血管疾病

医生建议市民养成健康生活方式,高血压患者应遵医嘱服药随访

来源|佛山日报

文|记者曾雪莹通讯员邱静

制图|孔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