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资讯 >

高端访谈|罗一星:传承“工商立市”基因 迈向大湾区新发展周期

2021-08-23 10:21:05来源:佛山在线

专家简介:

罗一星,中国社会经济史学者、明清经济史学者、佛山史专家,现任广州市东方实录研究院院长。三十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佛山历史文化研究,出版研究佛山历史书籍5本;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了关于佛山历史文化的论文30余篇;提出“明清广佛周期说”“清代岭南二元中心市场说”等学术观点。参与《中国通史》和《清代全史》中《天下四大镇》的编撰,参与国家重点项目《明清广东社会经济》研究,是《明清佛山碑刻文献经济资料》主要编撰者之一。著有《明清佛山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帝国铁都:1127—1900年的佛山》,采用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与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共冶一炉,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

四大名镇、天下四聚……历史上的佛山走出了一条有别于其他城市的,以工商立市的发展道路。今天的佛山不仅是制造业大市,也是华南地区重要的商贸城市。这是城市发展道路选择的偶然,还是城市精神与文化的一脉相承?今天我们要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能否从过去佛山的商业文化与人文精神中汲取营养?为此,记者专访了广州市东方实录研究院院长、知名佛山史专家罗一星,从历史的角度为我们剖析今天佛山的发展。

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如何考虑历史因素?

佛山市民应该从过去冶铁之都的富足之民,率先成为世界发达城市的市民。

《理论周刊》:您曾提出制定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必须考虑历史因素,如何理解这一观点?对于迈入万亿新台阶、人口近千万的佛山而言,需要考虑哪些历史因素?

罗一星:我在1986年发表的论文《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必须考虑历史因素》中,提出了5个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必须考虑历史因素的理由:历史观是战略思考的武器;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是未来问题的认识基础;生态环境的优化和恶化是人类长期经济活动的结果;区域经济优势是长期形成的;文化心理因素是长期起作用的。

基于此观点来看广东,广东在制定出台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时,必须考虑这4个历史因素:第一,广东在历史上形成的开放型经济结构,是我们今天改革开放与办好特区的历史依据;第二,历史上广东商人众多、城镇繁荣,是我们今天建设好沿海开放城市的历史基础;第三,历史上形成的广东人义利并重的文化心理和灵活变通心态,是我们实行开放政策和灵活措施的社会心理基础;第四,历史上广东人民开发了沿江河的产业,但也不可避免地给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这是我们今夭必须认真汲取的经验教训。

明清时期,佛山作为天下四大镇、岭南区域的中心城市之一,在经济上相对富足,以工商业立市的城市发展模式也使许多个体户、冶铁户等都有赚钱渠道与上升通道,城市经济发展成果能更多地为大部分人所共享。今天,佛山已迈入“万亿俱乐部”,人口也即将破千万,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不能只单纯追求GDP总量,个人的平均收入水平也应该成为制定政策的重要参考指标,以此不断满足市民的需求,让发展的惠及更多人。佛山市民的未来,应该从过去冶铁之都的富足之民,率先成为世界发达城市的市民,佛山城市的未来应该从制造之都进入中国超一流城市和世界知名城市之列。

擦亮佛山商贸的“金字招牌”

历史上佛山人的优秀商业精神与基因,在今天纷繁多变的商业环境里仍然是定海神针般的存在。

《理论周刊》:佛山有着发达的手工业生产基础和繁盛的商业贸易历史。数百年传承下来的优秀商业精神、商业文化对于当代佛山经济发展有怎样的影响?

罗一星: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中,城市的出现与兴盛大多都是源自政治原因或军事目的,比如顺德县的设立就与当时的黄萧养起事密切相关。我们可以把这种城市发展模式称之为“郡县城市”。而明末清初的佛山镇,行政上比南海县还更低一级。佛山从“胚胎”开始,一直走的就是有别于“郡县城市”、以工商业立市的城市发展道路。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商业文化已经成为佛山这座城市的基因之一。那么,传承数百年佛山的商业文化,有哪些显著特点呢?

第一是以天下为市。佛山人做生意从来不拘泥于某一地区,佛山的商人不仅做西江的生意,也做北江、东江的生意,不仅做岭南的生意,也做江浙湖湘七省生意;广锅无足,然远销辽东马市,出口美洲和澳洲,就是佛山商人无远弗届的功劳。

第二是货坚价实。比如在明清时期,朝廷长期采购佛山所制作的广锅、广炮,即使是官府采购,佛山的广锅却从不让价,还要先银后货。因为在佛山的商业文化里,不管是对官府还是对民间,始终质量优先,坚持做最好的自己。佛山制作的广锅虽然天下最贵,但其质量也称第一,绝对有最好的性价比。对于其他地方铁锅以降低质量来达到降低售价的方式,佛山炉户一向视之不齿。货坚价实才是硬道理。

第三是义利并重。明清时期的佛山人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大部分都相信祖庙北帝,有任何商业纠纷,都可以在祖庙前协商解决,比较团结。一旦遇到外敌入侵,人人勇于担当,放下“利”的部分,拼死保卫家园,往往不等官军的到来,本地就先解决了问题,这也是佛山之所以有许多民团、团练的原因之一。同时还建有佛山义仓,每逢灾荒,赈济全镇居民。道光十四年(1834年)一次散赈,共赈济人口合计70814人。

第四是敢为人先。许多别人觉得困难而不去做的事情,佛山人往往敢于去做。比如对白铅的提炼,在佛山就扮演了世界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还有建立大魁堂管理城市社会经济,都是佛山人的创举。

历史上佛山人的这些优秀商业精神与文化基因,在今天纷繁多变的商业环境里仍然是定海神针般的存在。这种长期不变的文化心理因素,虽然难以估价,但又是极具价值的资源。从经济观点来看,它甚至比原料、设备、人力等实体的因素更为重要。所以,今天仍然要发扬和弘扬先人创造的文化,继续擦亮佛山的金字招牌。

传承“制造业基因”,打造国家级消费品牌集群

佛山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制造业发展相关联,积累了深厚的制造业基因,遇到适合生长的环境,就能孕育出不凡硕果。

《理论周刊》:您认为当前条件下,佛山应如何从历史中汲取营养,抓住机遇进行突破性发展?

罗一星:第一,坚持以现代民营制造业为产业发展引擎的城市发展方向,面向全球市场,打造国家级消费品牌集群。

佛山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制造业相关联。佛山先人天赋异禀,积累了深厚的制造业基因,遇到适合生长的环境,就能孕育出不凡硕果。历史上有两个时期尤其突出:一是明清时期,佛山因铁而生,因铁而兴,带动百业同兴,涌现出广锅、广丝、广缎、广炮、广钟、广扣等全国品牌,成为广货的生产基地,成为明清时期江浙和中原“走广”贸易的中心城市。广锅以民营制造业的出身,成为当仁不让的铁器第一品牌,成为王朝国家礼品和祭器的代表,闻名天下、流通世界。二是改革开放以来,佛山民营制造企业犹如雨后春笋,家用电器、建筑陶瓷、房地产等行业飞速发展,涌现出美的、格兰仕、东鹏、碧桂园等著名品牌走向世界。因此,发展民营制造业和打造国家级消费品牌集群是佛山应该长期坚持的方向。

第二,以敢为人先的城市担当,朝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围,并争取其成为城市支柱产业,获得发展的长期优先权。

明清两代官府,对佛山民营炉户给予了300余年的“官准专利”政策,而佛山民间炉户则以优质商品和以赋税义务换取了长期生产独占权。这为佛山的产业聚集和人才聚集提供了强大磁力,也为佛山长期发展提供了社会条件。当时王朝官府与佛山地方的关系是互为依托,相辅相成的。王朝给“官准专利”政策,给佛山唯一生产独占权,给佛山全国铁器销售的特许权,佛山地方则承担相应的城市义务(包括税赋、地方安全、环境治理、发展失败责任)。数百年“官准专利”政策的实施,给佛山民营产业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福祉,也成就了佛山崛起为天下四大镇之首的城市地位。

今天,佛山与许多一流城市一样正面临着科技产业弯道超车的城市选择,选择何种产业?选择哪条赛道?是极速跑还是中长跑?无论哪一方面都需要有创新产业和政策支持。创新产业需要敢为人先,政策支持需要长期稳定,对于未来佛山城市的发展,两者缺一不可。

从“广佛周期”走向大湾区

佛山这一以现代制造业立足的城市,必将融汇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崭新发展周期中,扮演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的新角色。

《理论周刊》:如何理解您所提出的“广佛周期”这一概念?在当前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推动广佛全域同城化的背景下,这一概念有何新的意义?

罗一星:广佛周期是指明清时期以广州和佛山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发展和衰落的周期。从十七世纪初叶起,广州西南方五十里的佛山镇的崛起与发展,使广州独一无二的市场中心地位格局发生了变化。从此开始了三百年的广佛并驾齐驱、共据岭南市场核心地位的周期——广佛周期。广佛周期内广州、佛山两大中心城市的存在和发展,对岭南区域城市体系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广佛周期存在的三百年里,以广州、佛山为中心的城市体系得到空间上的迅速布局和层级上的系统发展,其城市化程度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广州、佛山两大中心城市功能的发挥和岭南地文环境的差异,决定了岭南区域内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这种空间结构和层级关系是适应岭南区域商品经济发展和交换需要而产生的,经济动因和地文特质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王朝的政治、军事需要的因素并没有左右城市化的进程。在广佛周期内,岭南区域的城市化程度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核心地带共有四级中心地,广州和佛山是同时作为核心地带的最高级中心地和岭南区域的最高级中心地而存在的。它们的存在及其作用,使三种不同特点的空间结构整合在更高层次的市场空间范围之内。清代前中期,岭南地区后来居上,成为全国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地区之一。

与此同时,明清时期号称“天下四聚”的其它三个城市也同时扮演了区域中心城市的角色,并在各自区域城市体系中形成自己的发展周期。如北京之于华北区域,汉口之于长江中游区域,苏州之于长江中下游区域。从区域经济史的视角看,我们可以称之为华北区域的“北京周期”;长江中游区域的“汉口周期”;长江下游区域的“苏州周期”。这些以中心城市为标志的发展周期,组成了中国历史结构的丰富内容,并在今天体现出龙头城市的长期发展优势。这是佛山模式和广佛周期所代表的历史意义。

历史上佛山与广州的关系从来就是竞合关系。前后相续,二元中心,功能互补。佛山与广州市是制造中心与外贸中心并存、内河港口与海运城市相接,一个“广”字,两地相认,比如广府和广货就包括了两城。广货明清两代大部分是在佛山制造,清晚期广州才有织布业。广府文化,也以广州、佛山为核心基地。清代雍正十一年(1733年)后,广州知府在广州,广州府同知在佛山。所谓合则两利,争则双输。

广佛周期是对明清时期的岭南城市体系的历史结构总结,它不是一成不变的。今天的时代,岭南区域的城市体系已经不仅有广州和佛山。岭南区域进入到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阶段。佛山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珠三角地区西翼经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与广州共同构成“广佛都市圈”和粤港澳大湾区三大极点之一。按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广州—佛山将发挥强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快广佛同城化建设,提升整体实力和全球影响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参与国际合作。佛山这一以现代制造业立足的城市,必将融汇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崭新发展周期中,扮演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的新角色。

原标题:高端访谈|广州市东方实录研究院院长、知名佛山史专家罗一星:

传承“工商立市”基因迈向大湾区新发展周期

来源|佛山日报

文|记者林润栋、束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