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资讯 >

从蜗居时代到宜居家园 住房变迁史折射幸福生活

2020-09-18 15:41:25来源:佛山在线

禅城区市民陈淑芬的每一天,都是从楼下那片有水有莲花有锦鲤的景观池开始的。她习惯带着孙子在小区里遛弯,闻着花香,坐在凉亭里,看着孙子玩耍。在房改房居住了半辈子,她时常心生感慨:“花园般的小区越来越多,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房子就是家的缩影,对于家庭观念很重的中国人来说,有自己的房子意义重大。几十年来,人们的居住条件和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禅城区,从群居的公管房到单元楼房改房,从破街陋巷到精装小区,从居者“忧其屋”到“有其屋”,再到“优其屋”,这部“蜗居”到“宜居”的住房变迁史,折射出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更见证了人们的幸福生活。

公管房

群居在大院里的“72家房客”

公正路旁的古洞街,虽然紧挨着市中心,却没有市区的热闹与繁杂,反而多了几分幽静和舒缓。路上行人寥寥,两边的旧式民房有的门窗已被抽掉,有的墙体斑驳……走在这里,仿佛时间也凝固了。钉在门口墙壁上的“公管房产”牌子,背后是一段段老佛山的故事。

古洞街位于快子路南端,贯通快子路和公正路,建筑已有上百年历史。这里,有着覃满乐挥之不去的童年记忆。

覃满乐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童年至高中时代,均居住在古洞街。“清代、民国时期,一些商人、华侨在这里建了大院,院子里有正厅和很多侧间,还有天井院落,种着花草树木。”覃满乐说,后来原业主因为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出走了,房子无人管理,政府就统一代为管理、收租,成为当时的佛山地区商业局的宿舍大院,房子从富人院落变成公管房。

小时候,覃满乐一家就住在古洞街,当时有十几户人家住在同一个大院。条件稍微好的一家人有两间房,大部分的都是住一间房。因为空间小,如今住宅具备的很多功能在当时都大打折扣。

昨日,俯瞰绿岛湖湿地公园片区,繁花绿树与湖水相得益彰,是诗意栖居的理想地。/佛山日报记者符诗贺摄

“我们那时叫福山古洞,因为群居情景和粤剧《72家房客》很像,所以就把自己称为是佛山版的72家房客。”覃满乐说,那时候,租户们使用公共的厨房、沐浴间和厕所,人多的时候要排队。而因为自己家住在夹层间,加上处于西向,夏天的下午,太阳西照,酷热不已。

虽然是“蜗居”,大院里却也有很多乐趣和人情味。“在公共厨房煮饭,煮了什么大家都知道。谁家煮了什么拿手好菜,大家一起分享。”覃满乐说,那时候,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由租户们轮流着打扫清理,邻里关系十分和睦。

佛山市第十九小学旧址也在古洞街,覃满乐的小学同学基本都住在福山古洞,小伙伴们结伴上学又结伴放学。午后回来,喜欢在青石砖的巷道玩跳格子游戏。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人们经济条件好转,福山古洞的原住民陆续搬走,新的住户进入。伴随着住户的更新迭代,覃满乐对福山古洞的印象就停留在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从此在记忆里刻下深深的烙印。

如今,还住在福山古洞片区的居民屈指可数。古洞街也被纳入了禅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品字街历史文化街区范畴,等待着再一次的容光焕发。

房改房

普通职工有了自己的房产

时代的巨轮不断往前行驶,人们的住房条件和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房改房的出现,让广大职工能够购买共有住房。

陈淑芬的妈妈萍姨,是兴华商场的老员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居住在兴华商场的员工宿舍里。“宿舍就在商场的后面,上班很方便。”陈淑芬说,因为兴华商场就在祖庙片区,附近有很多商场、市场,购物、逛街、休闲、娱乐都十分便利,可谓是“半小时工作生活圈”。

相比古洞街的公管房,兴华商城的员工宿舍是单元楼,设施相对完备。住户除了从楼梯出入自己的单元,无需和别人共用空间,居住条件上升了一个大台阶。

随着佛山住房政策的变动,兴华商场以低价向员工出售已建公有住房,并同时转让房屋所有权。萍姨就用了积蓄买下了所住的宿舍套房,从此有了自己的房产,后来房产转给了女儿陈淑芬。

“我们家房子大约80平方米,一厅两房,有厨房、卫生间,主人房里还有一个室内阳台。”陈淑芬说,“宿舍”变身为“家”,住起来心情都舒畅很多。

位于丝绸大街的一个小区内,泳池等配套设施非常完善。/佛山日报记者谭兼之摄

整幢楼共有七层,住户统一从一个大门进入。“外表看上去很旧很普通,楼距也小,楼梯里的光线很暗,但是进入房子里,就很光亮、通风、舒适。”陈淑芬说。

房子处于禅城的老小区建设社区内,虽然与祖庙路、人民路等城市主干道只有一街之隔,但却十分安静。而由于楼房天花板之间有一个夹层,稍不留意卫生状况,就会有蟑螂、老鼠来“光顾”。“交通便捷,生活方便,环境安静,周围配套齐全,这里什么都好,就是老鼠太多了!”陈淑芬说,住在那里,一定要时刻保持环境卫生。

老佛山曾小姐也住在同一个社区的房改房,和陈淑芬不一样,她如今依然住在这里。“不舍的是周边的便利,念的是那种情怀。”

商品楼

住进“花园”幸福妙不可言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商品房在中国兴起。

处于改革开放前沿地带的禅城区,很快诞生了第一批商品楼和本地房地产开发商。有一定经济条件的人家,纷纷住上了梦想中的家。

进入新世纪,小高层、复式住宅、跃层、别墅,各种类型的房子如雨后春笋。在追求宽敞的同时,人们开始注重所在楼盘的商圈建设、学区建设、交通建设等配套设施。

陈淑芬就是其中之一。

从老小区的房改房搬了出来后,她住进了新建的现代化小区,住上高层的商品楼。小区有专业的物业公司负责管理,楼下有花园,居民出入,没事时总喜欢逗留一下。“附近有现代化的商业街区和大型商场,还有优质的学校、医院。”陈淑芬说,孙子很快就要读幼儿园了,现在已经去小区里的早教机构上课,为幼儿园生活提前做准备。

陈淑芬的儿子美术专业毕业,喜欢自己搞设计和创意。在入住新房前,儿子上家装软件测试DIY场景,后来自己买了瓷砖和材料,用自己中意的“设计”进行装修。“客厅和餐厅是现代化风格,小朋友的卧室就用了蓝色调,天花板还贴上了星空的墙纸。”

房子,是民众生活质量提升的见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体现。在禅城的农村里,不少村大建村民公寓,村民也住上了更好的房子。

张槎街道弼唐村的“嘉和邨”,是佛山最早建成的村民公寓之一,在当时有着“全市最漂亮的村民公寓”美称,里面住着弼唐426户人家,占全村户数的八成。弼唐村当初投入了一亿多元打造嘉和邨,里面有商业楼盘的建筑结构和户型布局,引入小区物业进行管理,与城市标准住宅小区无异,实现了居住环境的城市化。

住房的变迁带动了人们的观念转变。如今,房屋和房价已上升到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关心的层面。

2016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让居者有其屋。

2020年,佛山被纳入广东省5个共有产权房政策试点城市之一,禅城区也在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创新的现代化高品质中心城区。关于住房的变化和故事还将不断演变和发展。

原标题:从蜗居时代到宜居家园

来源|佛山日报

文|记者黄群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