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资讯 >

三水8名退役军人奋战扶贫一线,帮助遂溪贫困村奔小康

2020-09-24 17:02:00来源:佛山在线

湛江市遂溪县河头镇山域村内,纵横交错的村道全部实现硬底化,路旁装上明亮的路灯;村道不远处是新盖好的文化广场和篮球场。几年前,全村只有主干道一条水泥路,其他村道每逢大雨就成了“泥水路”,全村没有路灯,更没球场,晚上出行只能靠月光和手电筒。如今,路修好了,路灯装好了,人们休闲更有了好去处。

同样发生着翻天覆地变化的还有同县的虎头坡村,村内168亩蔬菜种植基地成了新地标。塑料大棚内,线椒硕大饱满,露天菜地里指天椒汇成红色海洋。繁忙进出的工人们,正忙着将成熟的蔬果摘下,送到前来收购的货车上。

这些变化,离不开三水8名退役军人身份的驻村扶贫干部的努力。过去几年,他们带动山域村、虎头坡村等8个省定贫困村加速蝶变,曾经落后贫穷的村落,正向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大步迈进。

脏乱差贫困村变身湛江后花园

7月30日,记者在山域村村民周燕家中看到,一座两层楼的新房已经建成。住上新房子,这是几年前的她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几年前,公公去世,丈夫因病无法干重活,而两个年幼的孩子正嗷嗷待哺,家中的重担全部压在周燕一人身上。“感觉天都快塌了,生活没有了盼头。”回忆起当初的情景,周燕红了眼眶。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她和丈夫悲痛不已,也让原本清贫的家庭雪上加霜。

山域村驻村第一书记黄贵春的到来,改变了周燕一家的生活轨迹。去年,在黄贵春的牵线搭桥下,周燕找了一份工作,家中还种起了番薯、芋头,家庭经济收入年收入从不到三万增长到如今的十万余元。生活正在慢慢变好,这让周燕渐渐有了盼头,现在生活有目标了,干活更起劲了。

山域村内曾经的“泥水路”如今已是水泥路。

无独有偶,在虎头坡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启雄的帮助下,村民周广南的生活也发生了改变。为了照顾患有脑膜炎的两个儿子和妻子,周广南只能靠种地的微薄收入支撑家庭。生活的艰难让这个年过半百的汉子一度消沉。

李启雄了解到周广南一家的难处后,协助他申请了大病救助资金,还动员他种植芋头,为他争取到资金购买优质芋苗和化肥,并联系本村致富带头人结对帮扶其一家。如今,周广南一家不仅年收入过10万,家中还建起了新房子,生活顺利走上正轨。

黄贵春、李启雄是三水驻村扶贫干部,也是退役军人。在三水8名退役军人驻村干部的帮扶下,贫困户增收致富,8个昔日积贫积弱的省定相对贫困村,一改往日脏乱差的落后面貌,变身为卫生干净、环境宜居的湛江后花园。走进村庄,错落有致的民居,整洁有序、绿树成荫的村道,已无昔日旧貌。

据统计,目前8条省定贫困村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产业帮扶激发内生动力

在遂溪县乌塘镇乌塘村,160亩的番薯种植基地正蓄势待发,准备下一轮种植。就在今年5月,该番薯种植基地营收超27万元,贫困户们喜上眉梢。

“选择种植番薯作为扶贫产业的切入点,是因为当地番薯种植较为成熟,抗风险能力强,且操作简单,劳动强度不大,能迅速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乌塘村驻村第一书记范利文认为,选择扶贫产业,不仅要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符合贫困村的地理特点和农户的劳动特点,还要符合当前消费市场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导向。

在三水对口帮扶遂溪县的村庄中,类似乌塘村的情况并不鲜见。几年前,由于遂溪县不少村落产业结构单一,耕种地以沙地为主,无法种植高产值农作物,只能种植甘蔗、水稻、花生、木薯等作物,种养成本高、销售市场狭窄。因此,不少村子发展相对落后,村民经济收入低。

产业发展是贫困村脱贫的根本出路。对此,范利文、黄贵春、李启雄等扶贫干部,一方面带动村民种植番薯、芋头等抗风能力强、收益高的作物,另一方面通过建设种植基地,延伸下游产业链,有效整合当地资源,做大做强当地特色产业。

其中,虎头坡村打造了蔬菜种植基地,引入温室种植、水肥一体化等先进种植技术,种植辣椒、青瓜、豆角、玉米冬瓜、苦瓜等蔬果,延伸带动农户发展种植虎头坡海割稻、虎头坡芋头等特色农产品。那仙村则建成了遂溪县火龙果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发展火龙果扶贫产业,通过创造就业和效益分红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

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从“输血”到“造血”,随着一个个产业不断落地,产业不断延伸,8个省定贫困村的贫困户的心热起来了、身体动起来了,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脱贫致富。在绿油油的田间地头,兴起勃勃生机的发展热潮。

以不畏艰险的韧劲攻坚克难

事实上,在遂溪县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让村民们感动地不仅是三水驻村干部带来的改变,更是他们身上那军人般坚忍不拔、艰苦朴素的品质。

“刚来的时候连住的地方都没有。”说起第一次来遂溪县草潭镇泉水村时,该村驻村第一书记谢恒成感慨道,因为住宿环境恶劣,他经常要在别的村借宿;因为工作繁忙,伙食常以方便面为主;村里经常停电,一到晚上就黑灯瞎火。再加上水土不服、紫外线猛烈,不到一个月,他迅速瘦了下来。

面对困难,谢恒成始终以不怕苦、不怕累的拼劲和韧劲,攻坚克难。驻村期间,他每天坚持白天入户走访,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拉家常、促膝长谈,常常工作到晚上12时以后,常常没有周末。

时光一晃而过,谢恒成在这里已经5年了。2019年,在村民一致挽留下,他选择继续留村工作。在村里,村民看到他都会热情地叫一声“成哥”。

用坚持守初心,以责任担使命。在谢恒成身上,我们看到了三水退役军人身上敢闯敢拼的铁军精神。

草潭镇下六圩社区驻村第一书记梁友志,在村中没有住宿条件的情况下,始终坚持驻村,大力开展农田水利改造、村道硬底化和公共设施等建设,改善村中人居环境;乌塘镇乌塘村驻村第一书记范利文,离开5岁的女儿,毅然决然奔赴扶贫一线,舍小家顾大家……

这支肩负着重任的“扶贫铁军”,带着扶贫攻坚的“军令状”,仿若点点星光,汇聚成浩瀚星河,照亮贫困户的希望。

原标题:用铁军精神力拔穷根

三水8名退役军人奋战扶贫一线,帮助遂溪贫困村奔小康

来源|佛山日报

文图|记者郑泽聪通讯员梁彩云、三扶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