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资讯 >

高危人群如何预防脑卒中?

2020-12-03 09:01:48来源:佛山在线

10月29日是第15个“世界卒中日”。近年来,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卒中一直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虽然经过多年努力,越来越多人认识到防治脑卒中等一系列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性,但如何通过早期筛查及时排除早期危险因素,仍需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40岁以后应定期接受脑卒中筛查

“如果能早点发现问题,也许这几年会轻松很多。”回想起近年的康复过程,今年63岁的明叔感慨地说。2年前,明叔因脑梗引发脑卒中,所幸送院治疗及时且情况不算严重,经过一系列治疗最终脱离危险。尽管经过了康复治疗,但明叔的行动能力和日常生活仍受到了一定影响。

据了解,由于长年吸烟、喝酒,明叔从40多岁就开始出现“三高”问题。随着身体状况变差,他意识到需要改变生活方式。原以为随着生活方式改变,身体也会逐渐变好,但因脑卒中住院治疗后才得知,自己的血管极有可能因长期的“三高”和不健康生活方式,早已形成血栓,继而逐渐发展为脑梗塞。如果能在更早阶段通过药物治疗,也许不会出现后面的严重状况。“只怪自己以前没把身体的问题当回事,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明叔表示,如今他更注意饮食健康,坚持运动,最大的期望是自己的身体能越来越好。

事实上,与明叔一样因早期不重视或未能发现危险因素,而最终出现脑卒中的高危人群不在少数。但并非人人都能如明叔般幸运,通过及时送院治疗而逐渐康复。

市中医院卒中筛查中心主治中医师陈文霖介绍,脑卒中俗称脑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等特点,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都带来沉重的负担。虽然近年来人们对于脑卒中的认知和预防意识正在不断提高,但在对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积极地进行早期干预,减少脑卒中高危人群发病率等方面的工作,仍需继续加强。

陈文霖指出,日常接诊的患者中,相当一部分已出现明显不适,或多为日常体检中检查出问题而就诊,在没有出现不适或症状前就主动前往医院进行早期筛查的仍相对较少。实际上脑卒中的高危人群相当一部分在出现高危因素初期不会有很大的不适,如“三高”问题,早期出现的颈动脉或血管、心脏的易损斑块、血栓等。通过早期筛查手段筛查出高危因素并尽早以医学手段介入,可大大减低出现脑卒中的几率。因此,年龄到达40岁后,就应该定期接受脑卒中筛查,及早判别自己是否属于高危人群,并采取相应手段应对。一般而言,低危人群应1~2年筛查一次,高危人群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进一步加强筛查。

据了解,血管超声检查是脑卒中筛查的常见及重要手段,可尽早发现颈动脉等血管斑块,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科学运动有助减低患病风险

今年“世界卒中日”的主题是医体融合,预防卒中。

除了年龄、性别、种族、出生体重、遗传因素等不可干预因素,高血压、糖代谢异常、血脂异常、心房颤动、其他心脏病、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吸烟、饮酒、超重与肥胖、饮食和营养、缺乏身体活动等都属于可干预因素。陈文霖建议,每周2次以上,每次半小时出汗的运动,对于预防脑卒中及消除部分危险因素有很大帮助。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力所能及的运动项目,如徒步、慢跑等,避免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

还需注意的是,部分市民常会通过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加强运动的方式降低体内胆固醇、甘油三脂,以此预防脑卒中。陈文霖提醒,如果已出现动脉斑块等症状时,很难通过运动或调整饮食的方式干预,应通过药物等医学手段应对,这些早期症状也常可在早期筛查时被发现。

大量研究表明,坚持体育锻炼可有效预防脑卒中或预防引起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但在运动过程中,也需遵循科学的运动原则。市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玉凯提醒,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预防脑卒中发生。但日常或运动过程中也应注意避免一些“危险动作”,尤其是本身属于脑卒中高危人群或患有高血压的患者。

他建议,随着天气逐渐转凉,即使是高血压患者,也可根据自己身体情况,坚持适量户外活动,但一定要注意保暖并坚持服药。如出现突然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偏瘫、哈欠连续不断等脑卒中预兆时,就应立即去医院就诊,以获得最有效的“黄金救治”。此外,趴伏桌面、下蹲起立、突然用力、紧扣领扣、起床动作过猛等都属于高血压及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危险动作”,可能引起脑部血管供血不足、血压骤升等问题,在运动和日常生活中都应尽量避免。

原标题:高危人群如何预防脑卒中?

专家提醒,早筛查早介入可减低患脑卒中几率

来源|佛山日报

文|记者梁炜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