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资讯 >

危急时刻充当“救治奇兵” 家庭要储备适量卫生应急物资

2020-12-07 14:22:01来源:佛山在线

日常生活难免偶有头痛脑热,通常市民家里会自备一些常用药用于应急。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口罩、医用酒精的稀缺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也映射出大部分家庭缺少对口罩、消毒用品等相关医疗物品的储备。

日前,广东省卫健委印发了《关于家庭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的通知》(下称“通知”),建议家庭要储备适量的卫生应急物资,以备不时之需。通知指出,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市民在人群密集地、密闭公共场所、医疗卫生机构这三种场所要做好戴口罩等个人防护措施。

为何省卫健委鼓励家庭储备家庭卫生应急物资箱?家庭卫生应急物资通常包括哪些物品?如何存放?有哪些注意事项?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高明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伍增龙。

为家筑起应急屏障

据了解,通知列出了清创包扎物品、感冒治疗药、外用药、胃肠道药、抗过敏药、慢性病患者常规用药和应急用药、消杀药物以及医用口罩等物品,并详细说明了物品名称、功能与应用。

伍增龙认为,较大疫情或灾害发生后,以家庭为单位储备必要的医疗救助箱可以为家庭成员的自救、互救和逃生提供物资保障,受灾成员可以在第一时间开展自救、互救。

例如,当地震发生时,被掩埋在坍塌建筑物下方的幸存者很可能在72小时之内得不到任何救助,如何撑过这72个小时至关重要。如果事先备好卫生应急物资,可大大提升幸存者获救的几率。即便在日常生活中,卫生应急物资也能帮助家庭成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磕磕碰碰的“小烦恼”。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们愈发意识到储备家庭急救包等急救医药物品的重要性。在伍增龙看来,家庭储备的应急物资是由政府、社会与家庭三方面组成的防灾减灾物资储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科学防范意识一旦推广普及,不仅会给“小家”筑起一道应急屏障,也可能会带动厂商对相关应急物资储备的关注,并把相关应急物资作为企业日常生产的组成部分,为整个国家、社会的卫生防御筑牢“堤坝”。

三类物品必不可少

“家庭卫生应急物资箱里通常应包括三类物品,包括应急药具、应急物品和应急工具。”伍增龙说。

“应急药具分为应急药品和相关的医疗用具。”伍增龙告诉记者,应急药品通常应包含退烧止痛药、抗感冒药、老人儿童的止咳化痰药物等常用药,救心丸等急救药,以及根据家庭成员身体状况适量储备的处方药。处方药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和储备。

伍增龙提到,相关的医疗用具往往包括消毒用具,如酒精湿巾、碘伏等,这些医疗用具能够对创口进行初步消毒杀菌;医用材料,如纱布、三角巾、创可贴、绷带,则可以进行简单包扎。

“有老人和儿童的家庭,还可以储备适量医用弹力绷带。”伍增龙补充道,火灾、地震等重大灾害事件发生时,老人和儿童可能更易受到伤害。而弹力绷带相比普通绷带,对创面敷料的固定、限制肢体活动的效果更佳,更利于创伤的愈合。

家庭卫生应急物资箱内可配备止痛喷雾、创可贴、烧伤药膏、纱布等应急物资。

“应急物品也可根据日常需求自行选择,但总体来说,应以易储存、易携带为主要原则。”伍增龙说。具体而言,可增加饮用水、食物、重要证件等。饮用水应尽量选择瓶装水,食物可选择保质期较长的压缩饼干等。

应急工具也是按需自备,诸如多功能应急手电筒、救生哨、湿巾、多功能雨衣、多功能组合剪刀等。

至少每半年整理一次

家庭卫生应急物资箱收纳的很多应急物资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并不常用。那么,应急物资箱如何存储?多长时间更换一次?该放置在何处?

“由于箱内存有药品,我们应将其置于阴凉、干燥处。”伍增龙表示,如果药品是单独包装,可根据保质期定期更换,如非单独包装,药品一旦开封,其有效期将大大缩减。换言之,不到保质期限也应提前更换,否则会影响药效。非一次性用完的液体药品,如碘伏、眼药水等,开封后有效期约为一个月;非单独包装固体药品开封后有效期略长些,但也建议在3~6个月内用完或更换未开封的新药。

伍增龙表示,除了药品,口罩、棉签等过滤病毒、消毒杀菌的医用材料,如非单独包装,一经开封也建议在3~6个月内更换一次。因此,家庭卫生应急物资箱应至少每半年整理、换新一次。还应尽量保证能触手可及,最好是放在床边或屋内显眼处,不建议放在柜子深处、床箱内等位置。

伍增龙强调,应急物资箱的部分物品实属常用物品,功能多,可操作性强,但有一些物品在使用时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医疗知识。在没有医生和护士等专业人士的看护下,若想科学规范使用这些物品,公众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相关知识储备。

记者了解到,国家应急管理部官方网站的科普板块中有很多自救互救常识,公众可自行学习。关于专业医疗设备或急救设备的使用方法,也可通过医疗机构或消防网站等正规渠道获取。

相关链接

人多戴口罩物资需常备

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国内散在病例偶有发生。随着秋冬季来临,流感等常见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季,若与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在一起,将会增加鉴别诊断难度,给防控工作带来更大挑战。建议市民加强个人防护、做好自我健康监测,预防呼吸道疾病,如有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应尽早到医院就诊。

出行

乘坐公共交通应全程佩戴口罩

尽量采用步行、骑行、驾乘私家车等出行方式,乘坐公交车、地铁、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应全程佩戴口罩,减少与他人接触。

不在公共交通工具上饮食。

在室外公交站台等候时,若人员稀少可不佩戴口罩,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安全距离;乘车高峰期或在室内公交(地铁)站台时,应佩戴口罩。

出租车、网约车载客期间,乘客和司机要全程佩戴口罩,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勤开窗通风。

骑行共享单车前,建议用消毒湿纸巾擦拭车把和坐垫部分,等自然风干后再骑行。

自室外返回、咳嗽手捂后、饭前便后、烹饪或准备食物前,应使用洗手液(或肥皂)流水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公共场所

聚餐用公筷公勺优先选扫码支付

避免去人群聚集、密闭或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

尽量选择楼梯步行方式,如到楼层比较高的地方购物,优先使用扶梯。乘坐厢式电梯时,应避免同梯人员过多、过密。

购买商品时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尽量缩短排队和购物时间。尽量使用扫码支付等非接触支付方式。

到电影院观影时,尽量使用网上购票或现场扫码等购票方式,保持社交安全距离。

尽量不要触摸公共部位或公共物品。

在外就餐时,选择间距较大、通风良好的位置落座,避免拥挤,错峰就餐。用餐前应规范清洗双手,两人以上合餐时应使用公筷公勺;尽量使用扫码点单和扫码支付等非接触支付方式。

就医

候诊排队保持间距回家后需更换外衣

出门先自测体温,自测发热患者就医时应佩戴口罩,避免与其他人员接触,进入医疗机构后前往发热门诊就诊。

就医时应全程佩戴口罩。

做好手卫生,尽量避免触摸门把手、挂号机、取款机等物体表面,接触后及时洗手。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或肘臂遮挡。

候诊和排队时,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间距。尽量选择楼梯步行,若乘坐厢式电梯,应分散乘梯,避免同梯人员过多过密。

自医疗机构返家后,用洗手液(或肥皂)流水洗手或直接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更换外衣并尽快清洗。

原标题:危急时刻充当“救治奇兵”

家庭要储备适量卫生应急物资

来源|佛山日报

文图|记者陈嘉懿

制图|王淼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