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资讯 >

高端访谈|王琪延:布局文旅休闲产业 发力夜间经济

2020-12-30 14:21:37来源:佛山在线

专家简介

王琪延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休闲产业促进会会长、国际休闲产业协会主席,北京市、河北省、山西省等人民政府顾问,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近年来出版《休闲经济》《统计学》《中国人生活时间分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世界名牌公司扩张史》等著作20余部,在《ERINA REPORT》《管理世界》《统计研究》《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

如何促进消费、做出消费增量?近日,中国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琪延接受佛山日报《理论周刊》采访时表示,休闲经济是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引领消费升级的重要引擎,建议佛山要积极布局文旅休闲产业,发力夜间经济。

1、休闲经济是引领消费升级的重要引擎

经济内循环最主要的一点是绝大部分消费都在国内完成。这意味着刺激消费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旋律。如何做出增量显得尤为重要,而休闲消费恰恰就是一个重要增量。

记者: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您认为休闲经济将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在现代产业体系中,休闲产业是在一个怎样的位置?

王琪延:投资、消费、进出口,被经济界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特殊的今年,从上半年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国消费需求的回升,不仅成为中国经济抵御各类风险的重要支撑力量,更为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的信心。未来,消费的作用还将进一步凸显。就国内而言,经济内循环最主要的一点是绝大部分消费都在国内完成。这意味着刺激消费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旋律。如何做出增量显得尤为重要,而休闲消费恰恰就是一个重要增量。

休闲经济是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引领消费升级的重要引擎。它涉及面广、辐射能力强,牵引着中国经济发展。休闲经济微观产业层面上即休闲产业,是城市型产业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是在旅游、度假、娱乐、健身、购物、文化艺术、再教育等休闲产业基础上形成,将“返回到健康、平衡的天性上来”作为出发点和手段,以回归“人文关怀”为基础,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人的生命质量的一种休闲化经济模式。

目前,休闲产业已成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也将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休闲是衡量城市社会文明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标尺,人类在经历了生存、温饱时代之后,一个小康、休闲的时代正悄然来临,人们的休闲生活、行为、需求、消费成为新一轮经济大潮,席卷世界各地。可以说,休闲经济的发展对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推动国民生活品质的提高。

2、高品质旅游产品要从“三品”下功夫

我国旅游内循环的关键,不仅在于国内旅游消费的扩大,也在于实现出境旅游产品的替代。这就需要供给侧升级,通过提供高质量旅游产品,满足更高水平的人民幸福生活需要。

记者:随着我国对疫情的有效控制,以旅游为首的休闲产业复苏迅速,在国庆假期期间,多个城市的旅游产业复苏迎来漂亮的数据,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请您具体分析这些新业态。您认为我国旅游“内循环”的关键在哪儿?在“十四五”时期,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旅游供给侧升级,如何文旅融合创新发展,提供高质量休闲产品,满足更高水平的人民生活幸福需要?

王琪延:新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用科技武装旅游产品。例如,用AI等科技手段增添旅游产品的体验感。故宫与腾讯联合打造了“福大人”AI导览助手,为游客提供听得懂、答得上、风趣智慧的私人专属导游服务,非常受大众认可;二是文旅融合更加紧密。例如,文学作品《红楼梦》里的大观园在某个地方得到了实景呈现,让游客有沉浸式体验;三是受疫情的影响,“限量、预约、错峰”成为景区管理的新要求,也会成为旅游的新常态。预约旅游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预约化出行可以使产业有计划地发展,让游客获得更有品质的服务。

“十四五”时期,对于文旅休闲产业而言还是有很多利好条件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本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成为主线,消费持续升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科技迅速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都为文旅休闲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接下来,我国旅游内循环的关键,不仅在于国内旅游消费的扩大,也在于实现出境旅游产品的替代。这就需要供给侧升级,通过提供高质量旅游产品,满足更高水平的人民幸福生活需要。

要做到高品质的旅游产品,要从“三品”下功夫。一是品质。即感官品质和功能品质。旅游产品是否美观,是否确保体验内容的品质非常重要。二是品位。品位分高中低三档,档次取决于材料的选用、技术的攻关、有没有创意、哪位大师来顶层设计等。三是品牌。这需要持续的营销和推广,要相信只有高品质的旅游产品才能让游客的获得感更强,才能立于市场的中上游。

3、大湾区旅游品牌要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底蕴

粤港澳大湾区要趁势推出大湾区的旅游品牌。这个品牌必须深入挖掘大湾区的文化,通过艺术的形式呈现出来、表达出来。

记者:《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构建大湾区城市旅游合作联盟,推进粤港澳共享区域旅游资源,构建大湾区旅游品牌。您认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做哪些努力?佛山又可以做哪些布局和尝试?

王琪延: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休闲绿皮书:2018~2019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占据了中国非常重要的经济地理区位,是中国休闲消费最旺盛最前沿之地。

作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沿,广东省居民的休闲需求正处在高速成长期。2018年广东省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9501.1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8.8%。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4514.12亿元人民币,增长8.7%;农村消费品零售额4987.00亿元人民币,增长9.4%。从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35616.53亿元人民币,增长9.1%;餐饮收入3884.59亿元人民币,增长5.6%。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5.9%。

粤港澳大湾区要趁势推出大湾区的旅游品牌。这个品牌必须深入挖掘大湾区的文化,通过艺术的形式呈现出来、表达出来。如何做到?首先需要顶层设计,引入有创意的团队,做有前瞻性的大湾区旅游规划,还需极具开发能力的开发商,实现产品落地,然后再去推广。例如深挖南粤美食文化,在旅游品牌中做到极致。而佛山在产业转型升级中,也孕育了非常丰富的工业文化和工业遗产,如何形成亮点,做成休闲品或文创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值得好好去推敲尝试。

4、繁荣夜间经济激发消费意愿

夜间经济已经成为国内城市竞争的新赛道。作为休闲经济中新崛起的一块,我建议夜间经济要有相对强势的总体规划、宏观层面整体方案去推进。

记者:10月1日~8日,佛山接待游客近694.27万人次,其中一日游游客646.97万人次。您认为佛山要如何做好城市周边短途休闲游这篇大文章,减少“一日游”,提高“过夜经济”收入?目前,佛山正在大力发展夜间经济。作为休闲经济中新崛起的一块,您对城市发展夜间经济有何建议?

王琪延:要把人留住,就要有留住人的理由。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现在哪里都不缺住的地方,住得是否舒适、是否值得才是人们更多去考虑的。二是要有可供体验的目的地。尤其是可供儿童住下来体验的目的地。中国家庭成员都是围绕儿童转的,儿童想住下来,中年人也就住下来了,也就有消费了。作为美食之城,佛山不妨在“吃”上多做文章,不仅要吃得放心,还要吃得创新,美食也可以好看、好吃、好玩。佛山开启了夜游项目,游船若按照邮轮的餐标来打造,一边夜游一边叹佛山美食,相信还是能吸引人留下来的。三是要打情牌。亲情、友情、爱情都行,就是要多做一些人性化的东西,旅游才会真正快速发展起来。

繁荣夜间经济,激发消费意愿。夜间经济已经成为国内城市竞争的新赛道。作为休闲经济中新崛起的一块,我建议夜间经济要有相对强势的总体规划、宏观层面整体方案去推进,可从四方面发力:

第一,制定高度适用于夜间经济政策。根据促进产业发展的原则,政府应因地制宜出台相关政策,对发展夜间经济作出方向指引和规范。一是政策适当向初创期的新兴夜间业态和文化创意项目倾斜,重点资助成长型企业的新产品开发项目,打造具备国际影响力的夜间名牌。二是发挥财税政策的引导激励效应,引导更多社会资金和人才进入夜间产业。三是鼓励银行根据夜间企业的经营特点与运营模式,建立专业的夜间产业金融事业部门,设计定制化、精细化的信贷产品与服务模式等。四是在维持秩序和管控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空闲土地,灵活调配夜间项目土地使用时间节点。此外,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政府采购也是财政支持夜间产业的重要措施。

第二,大胆创新夜间经济的体制机制。多地已经尝试建立“夜间市长”“夜间区长”等夜间领导体制,为了精细化管理,建议将夜间产业消费额作为绩效考核指标;推进单一城管执法向综合执法转变,构建城管、环保、消防、公安交警等夜间跨部门联动执法制;坚持严管和教育并重原则,政府专项监督检查和经营主体自我约束并行,实施奖励或惩罚制度;搭建沟通平台,定期进行夜间生活满意度调查,维护好人民群众顺畅的反馈机制。

第三,着重优化夜间经济的要素供给。首先,由政府领头、企业协同、多方参与,着重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多维度跨界融合的夜间文化IP项目,引领夜间市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此基础上,组建大型骨干夜间企业集团,推动深厚底蕴文化业态与新兴夜间业态融合,实现内外部资本有效整合和全产业链有序分布。其次,要求企业创新夜间业态种类,丰富夜间产品供给,提高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再次,增加夜间场所供给。在城市核心商圈,构筑功能聚集的中央活动区;围绕夜间景点景观,开辟餐饮住宿等夜游生活区;依据街区特色,设置具有社交、文化、健身等功能的休闲游憩区;充分利用闲时闲置土地,构建辐射周边的便利消费区。最后,加大夜间交通供给。在地铁等公共交通方面,要保障好线路和班次,可分节假日延长运营时间,在车辆调度方面,要布局好停车场、公共自行车站点等,力保人民群众放心出行。

第四,着重完善夜间经济的配套措施。一是编制产业目录,明确分类标准和功能定位,细分鼓励、限制、禁止类产业,建立夜间产业负面清单。二是要不遗余力地加强环保。完善夜间照明、污水排放、垃圾分类等配套设施。三是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在夜间安全、应急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强协调和保障,增加大众夜间出行安全感和消费舒适度。四是推动夜间智能化管理,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有效集成整个城市的公共管理系统,建立具有全方位监督和及时反馈作用的夜间综合网络,用于实时、准确、高效地分析夜间经济运行情况。

原标题:高端访谈|中国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琪延:

布局文旅休闲产业发力夜间经济

来源|佛山日报

文|记者刘蓉

制图|罗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