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座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健康城市工作样板的城市,在健康中国行动中,如何引领健康风尚?5月6日,“上海市民健康生活新风尚”最新推选的25条结果出炉。
让我们先一睹为快!
1、少喝含糖饮料,拒绝甜蜜诱惑
2、清淡饮食,感受食物原味
3、精致生活,需要粗粮搭配
4、少保健药丸,多天然食材
5、请吃饭不如请出汗
6、存钱更要存肌肉,秀啥不如秀健康
7、出门多走路,锻炼观景两不误
8、再好的护眼灯也赶不上户外活动
9、少酒精摄入,多健康茶饮
10、电子烟也是烟,不把危害当时髦
11、不吸游烟,勿做行走的污染源
12、让心理平衡,与自己和解
13、亲子多交流,成长少烦忧
14、一日三餐要定时,规律作息不熬夜
15、让手机早点休息,让自己睡个好觉
16、爱牙护齿,健康投资
17、出门随身备口罩,公共场所及时戴
18、七步洗手,健康潮流
19、像关心存款数一样关心自己的血压血糖值
20、定期体检,预见未来
21、接种疫苗,给健康人生投保
22、社交一米,爱你的距离
23、公筷公勺,健康“食”尚
24、养宠守规矩,人宠共健康
25、无偿献血,举手之劳成就大爱
食品中的两种“隐形糖”暗藏健康大隐患
第一条“少喝含糖饮料,拒绝甜蜜诱惑”得到市民的高票赞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王慧指出,现在很多年轻人很喜欢喝奶茶,甚至拿奶茶续命,这对健康是不利的,因为大多数奶茶中含有糖,吃甜食会刺激人体分泌一种叫做多巴胺的激素,这种激素让人感到快乐,加上奶茶中还含有咖啡因,所以喝奶茶容易上瘾。
糖摄入过多,容易长胖,还会导致“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皮肤长痘、心脏病等。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的建议: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所以,我们在购买甜食或者甜饮料的时候,要关注营养标签。
可能有些市民会问,包装上显示“0糖”的就没有问题吗?
答案是否定的,食品中的两种“隐形糖”暗藏健康大隐患。一种“隐形糖”是吃起来并不甜、却是隐匿的添加糖,例如薯片、虾条等膨化食品,以及速溶咖啡、芝麻糊等调制饮品;又如市面上有一些无糖奶茶是用奶精调配的,奶精本身就糖分很高,具体而言,500ml的一杯用奶精调配的奶茶就含25g糖,相当于5块方糖的量;另外,奶茶中的小料如珍珠、椰果、布丁、奶盖等也含有大量糖。另一种“隐形糖”是吃起来有甜味、但配料表中没有蔗糖,比如口香糖中的天然甜味剂木糖醇、无糖可乐中的人工合成甜味剂(阿斯巴甜等)。有研究表明,即使没有摄入蔗糖,大量摄入人工合成甜味剂,也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有关。
因此,市民购买食品时,既要学会看营养标签,也要注意看配料表,不要吃那些含较多蔗糖以及人工合成甜味剂的饮料,也要少吃膨化食品、烘焙食品。
戒掉熬夜刷手机专家有妙招
有不少市民认为“让手机早点休息,让自己睡个好觉”这句很幽默,当下人人手机不离身,仿佛成为身体的另一“器官”。对此,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崔松解读,“让手机早点休息,让自己睡个好觉”主要是针对现在很多人熬夜刷手机、睡眠时间不够的提示。
熬夜的危害非常多,心脏、皮肤、内分泌等身体系统都会有影响。心脏方面,如果身体健康但长期睡眠不足,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未来得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非常大,如果本身就有心血管方面的基础疾病,长期熬夜有“猝死”的风险。皮肤方面,研究表明,胶原蛋白的合成、分泌和降解,都依赖于昼夜节律。破坏昼夜节律会让胶原蛋白纤维堆积,结构紊乱,弹性和强度大大下降。换句话说,熬夜极易加速皮肤衰老。此外,熬夜还会引起内分泌失调,进一步引起人体一系列问题。
虽然大家可能都知道熬夜刷手机不好,但一时半会完全戒掉可能有点困难,为了让大家早点休息,我给大家提供两个小提示供参考。
第一,建立“床就是睡觉的地方”的意识。如果30分钟还没有睡着,请你离开床去做点其他的事,有睡意了再上床,还睡不着再下床,等有睡意了再上床,建立“床是睡觉的地方”的意识,不能睡不着了就躺床上玩会儿手机,这会建立一个错误的条件反射——床是玩儿的地方。不要在床上做跟睡觉无关的任何事,逐渐将床与睡觉建立良好联系,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第二,把手机尽量放在远离床的地方。睡觉时,我们需要大脑皮层的抑制,而手机里的视频、游戏等可以让人体的大脑皮层产生兴奋的感觉,同时影响褪黑素的分泌,因此会延长入睡时间并影响睡眠质量。
所以,“让手机早点休息,让自己睡个好觉”,熬夜不值得,手机远离床,重拾规律睡眠,让健康美丽回归!
请吃饭不如请出汗送给这些人
关于运动的倡导在此次推选中也受市民关注。上海市总工会职工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主任、爱活力创始人朱娴指出,
“请吃饭不如请出汗”这句话的背景是结合当下饭局作为应酬的主要方式之一,过多饭局带来的能量摄入过多不利于健康。作为健康生活新风尚,我们倡导更健康有益的社交方式,请人一起运动、一起出汗这种方式就比较新颖。在一起运动中,既能达到社交目的,互动增进感情,也能对彼此的身体有益,而且还会形成积极氛围,一起运动有时候会比独自运动更能坚持,所以倡导“请吃饭不如请出汗”。
对于老年人来说,不能盲目追求瘦,要关注肌肉、骨骼对人体的作用,这对老年人防跌倒尤其重要。骨骼需要肌肉和关节周围的韧带固定、带动,因此锻炼肌肉能对关节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各种骨关节伤痛;同时,锻炼肌肉能增加年轻人的骨密度,使中老年人延缓骨质丢失,预防骨质疏松。此外,肌肉越发达肌肉收缩越有力,锻炼肌肉有助于静脉血液回流,促进血液循环。由于肌肉需要在锻炼、运动中形成,所以“存肌肉”从某种角度上是运动的另一个说法。对于现代人来说,适度运动能够提高新陈代谢、淘汰不良细胞,留下更加强壮的细胞,从而使得身体的机能达到一种新的平衡,更好适应工作和生活。
很多人生活节奏比较快,可能会忽视运动,请大家了解:运动不一定就是高强度、长时间,每天利用15-20分钟碎片化的时间,桌面俯卧撑、座椅深蹲、单腿平衡练习,哪怕是做做伸展,有意识地多走几步路,坚持下来都是非常好的,会对健康有好处。
除了关注体重,也要关注体脂率。体重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体脂率。同等重量的脂肪和肌肉,脂肪的体积要远远比肌肉大得多,有的人看着瘦但体重并不少,说明体脂率比较低,而体脂率大的人就显得比较胖。所以,体重相同的情况下,肌肉含量高的人看起来比较苗条。“减重”与“减肥”不同,减肥不是要减肌肉,相反,还需要运动锻炼使肌肉维持在一定水平。
“健康金句”将每年评
由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等共同主办的“上海市民健康生活新风尚”推选活动上海首次,也是在全国率先开展的健康生活新风尚推选活动。时尚、专业、有趣的表达,凝练朗朗上口的“健康金句”,形成具有引导意义的健康生活启示录。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是健康的四大基石,本次推选内容除了这四个方面,更涵盖当下生活的热点问题,如作息不规律、过度使用手机等现象,结合社会关注,反映时代热点,使健康倡导的内容与社会发展同频率。
下一步,本市将就健康生活新风尚内容开展系列健康科普活动,利用各种传播方式和媒体资源,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推送健康新风尚。今后,还将逐步形成长期、稳定的年度健康风尚推选活动,引导人们争做健康风尚的实践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共同打造健康风尚之城。
(文章来源:周到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