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行情 >

核心区控规今日发布 新增“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内容

2020-08-31 18:23:27来源:腾讯

核心区控规今日发布 新增“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内容

核心区将建设韧性城市。降低人口与建筑密度,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留空间。

新京报快讯(记者 邓琦)《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今日(8月30日)发布。在公示版基础上,批复版控规主要增加了“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相关内容。

结合街道社区范围以及防灾生活圈划定卫生分区

未来,首都功能核心区将抓好疾病预防控制,在核心区保留市疾控中心应急处置与检测功能,做优做强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合街道社区范围以及防灾生活圈划定卫生分区,分类分区施策,提升基层卫生设施建设标准,加强医疗救治力量配备和能力建设,筑牢基层公共卫生“网底”。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发挥其“探头”作用。建立各级医疗机构长效合作协同机制,实现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提高院前急救能力,按照标准设置急救中心、急救中心站和急救工作站,配备洗消设施。

另外,强化科技支撑。进一步发展互联网医疗,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深化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提高精准防疫水平。

引导市民形成科学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习惯

核心区将夯实公共卫生基层基础。强化32个街道公共卫生职责,把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纳入183个街区的社区治理体系,发挥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作用,用好物业企业力量,依靠居民建立物管会或自管会,加强失管、弃管小区的服务管理。

其次,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共同守护好家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集中整治各类公共卫生突出问题,改善公共卫生环境,引导市民形成科学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社交距离、推行公勺公筷、垃圾分类投放等良好习惯,助力健康北京建设。

在重点推动基层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方面,将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强化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职责,制定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清单和评价机制。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及基础设施、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急救呼叫满足率,增设急救设施,确保急救呼叫满足率达到95%以上,急救呼叫响应时间在12分钟以内。依托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其他公共设施建设急救车洗消站。

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留空间

核心区将建设韧性城市。降低人口与建筑密度,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留空间。注重留白增绿,增加小微绿地、口袋公园,提升公共开放空间覆盖率,加强城市通风廊道建设。

坚持平战结合,统筹好应急救灾物资的运输和储备,建设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体育场馆等大型公共设施建立平疫转换预案。全面提升老旧小区健康安全标准,在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过程中补齐公共设施和管理维护短板。设置居住区入口多功能公共空间,做到平疫结合。

在建设韧性城市的实施上,将制定大型公共建筑转换为应急设施预案,以及临时可征用的公共建筑储备清单,并报相关部门备案。结合小微空间更新改造、基层社区治理以及责任规划师制度,各街道牵头组织开展一批居住区入口多功能公共空间的设计与实施,满足疫情期间临时检查岗亭、应急物资分配等的空间需求。

追问

为什么要新增“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相关内容?

核心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关系到首都功能的保障。因此,首都功能核心区未来应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注重央地军地协同,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把健康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