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品牌 >

寻味高明|一煲冬瓜盅 满口尽鲜甜

2021-01-03 10:21:40来源:佛山在线

天气转凉,总想与三五知己围在热腾腾的火锅前大快朵颐。火锅虽暖身,但吃多了也容易上火。这时,不妨来个冬瓜盅,在冬瓜里打火锅,既享受清甜,又不易引发燥热。

位于高明区荷城街道星河路的津鲜食馆,便是以冬瓜盅为主打菜。其以冬瓜作“容器”,放入各种食材,蒸好后再食用。这种烹饪方法既保留了食材的原味,又使冬瓜的清香融入到食材中。

鲜甜

清汤锅底有玄机

作为常见的食材之一,冬瓜十分百搭。清代诗人袁枚曾在《随园食单》提到:“冬瓜之用最多,拌燕窝、鱼肉、鳗、鳝、火腿皆可。”而在津鲜食馆,接地气的冬瓜摇身一变成了精致诱人的冬瓜盅。

津鲜食馆负责人梁雪容介绍,要做出美味的冬瓜盅,作为原材料的冬瓜十分重要。几乎每周,她和丈夫都会前往老家高明杨梅挑选冬瓜,这里盛产的黑皮冬瓜,皮硬肉厚、耐煮,瓜肉绵密清香,口感爽甜鲜嫩。“一个老身大冬瓜,有‘白霜’披的那种才好,肉不会过软或过硬,最能吸味。”

除了本身的口感外,每个重约50斤的黑皮冬瓜,用来做传统的特色冬瓜盅也是最适合不过的。“一个黑皮冬瓜可以做出3~4个冬瓜盅,囤够20来个黑皮冬瓜就能满足店铺两天需求。”梁雪容说。

冬瓜盅及其使用的材料。/佛山日报记者薛家瑜摄

作为广东的驰名美食之一,冬瓜盅始于清朝,以久炖瓜不塌、沸煮汤不浊而久负盛名。如何让冬瓜盅久炖不塌,就十分考验师傅对原只大冬瓜的处理。

厨房里,只见厨师先将冬瓜的头尾去掉,选用中间部分制作。他将冬瓜切成20厘米厚的三片,用尖头刀把冬瓜中间挖空,去掉瓜瓤,再用刀在切口边缘切出小三角齿轮状花边,做成盅形,竖着放入火锅里。为了使菜品更精致,厨师还会在冬瓜皮上仔细地用刀雕出花来。

看似简单的冬瓜盅,其做法却颇有讲究。由于冬瓜味道较淡,要想勾出它的清新甜味,需用上鲜味较重的汤底。梁雪容介绍,一般锅内和盅内都会注入清水,而盅内的清水中则放有红枣、枸杞、龙眼肉、薏米、陈皮、虾米、珧柱等八宝料,经慢火炖熟后才上桌。

在慢熬的过程中,厚实的冬瓜肉开始变得柔软,丰富的营养成分渗透到八宝料中,八宝料的鲜味又渗透到冬瓜肉里,各种滋味交相辉映。食用时可先用汤勺刮下侧壁的冬瓜,让汤汁内充满细糯的冬瓜肉蓉。

改良

寻找记忆中的味道

在津鲜食馆,不难发现这里每一桌客人都会点上一煲冬瓜盅。揭开“冬瓜锅盖”,氤氲的热气夹杂着冬瓜的甘香飘散开来。

打开大众点评,会发现津鲜食馆的冬瓜盅排名高明前列。梁雪容告诉记者,夏天他们的冬瓜盅卖得特别火,一天最多能卖出40煲冬瓜盅。

“做餐饮的确不易!”梁雪容说,此前她和丈夫在餐饮行业已有20多年,自己又是个“吃客”,和高明的老厨师们一直相谈甚欢,耳濡目染之下,自己也掌握了不少厨艺之道。

冬瓜盅使用的材料。/佛山日报记者薛家瑜摄

2011年底,梁雪容在荷城街道开了第一家饭店,将对美食的喜爱浓缩在这家店铺里。“小时候父母一到大暑天气就经常煲冬瓜鸭给我们吃,这也让我们对冬瓜有着浓厚的情怀。”梁雪容说,自己开饭店的初衷是想要发扬和传承高明的美食文化,找回童年记忆中的味道。

最初,店铺主打家常菜式,生意比较冷清。一次偶然的机会,梁雪容和朋友到南海桂城品尝了当地的冬瓜盅后,便对那口清甜的味道念念不忘,不断请教老厨师,并对冬瓜盅加以改良,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梁雪容对于自己的手艺很有自信,冬瓜盅推出后,如她预料的那般,一天算下来最多要做40多煲冬瓜盅。如今,津鲜食馆的生意十分红火,有旅游公司带团过来旅游,便会到津鲜食馆预订冬瓜盅,让游客品尝地道的高明美食。吃的人多了,小店的名气便逐渐打响,现在珠三角地区经常有人打电话来提前订位。

原标题:一煲冬瓜盅满口尽鲜甜

荷城街道津鲜食馆改良冬瓜盅做法,吸引各地食客前来尝鲜

来源|佛山日报

文|记者冯慧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