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品牌 >

生态赋能:绿色攻坚再塑城市品质 | 破浪扬帆2020年度特别报道⑤

2021-02-03 10:21:25来源:佛山在线

鸡笼山顶,云勇林场最高峰。放眼望去,满山苍翠扑面而来,这是一片充满生机与绿意的热土,30000多亩茂密树林在此茁壮生长。

从单一树种到连绵林海,云勇林场如同一颗绿色明珠镶嵌在佛山西大门,闪耀着夺目光辉。刚刚过去的2020年12月,云勇林场再获国字号荣誉,升级为国家森林公园。这是一片绿色奇迹,也是一座工业城市生态文明之路的见证,勾勒出绿色佛山的生态底色。

绿色不断萌发,希望不断升腾。2020年,佛山生态环境保护之路传来多个好消息:空气质量实现全面达标,污染物浓度呈梯度下降;水环境质量改善成效突出,达标率呈明显上升态势,饮用水源水质长年稳定达标……

在新冠肺炎疫情大考的特殊之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这是佛山向人民群众交出的一份诚意满满的生态答卷,也是佛山市委、市政府用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文明创新发展之路结出的硕果。

浅绿向深绿

见证城市蝶变

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永恒的主题。

如果说大自然给了人类慷慨馈赠,云勇林场便是一个好例子。“走进林场,可以尽享养眼、养肺、养身之福。”云勇林场场长苏木荣的这番话,道出了林场独特的生态价值。云勇林场现有134科520多种植物,森林覆盖率高达96.95%,据评估,其生态服务价值超26亿元。

2020年12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行政许可决定书,正式准予佛山市云勇林场设立广东云勇国家级森林公园,并定名为“广东云勇国家森林公园”,这也是2020年广东省唯一一个获准设立的国家级森林公园。

这背后,是佛山举全市之力克服重重困难的艰辛努力,是佛山市委、市政府着眼长远发展、舍弃短期利益作出的绿色抉择。云勇林场3万多亩郁郁葱葱的林海,为佛山挺起了一道生态脊梁,见证了这座工业大市从浅绿迈向深绿的坚定步伐。

层林尽染绿意浓,潺潺清水绕城来。

东平河畔,一只中华白海豚来回巡游,因“迷路”误入禅城沙口水利枢纽站,经多方努力,14个小时后在佛山成功获救。这是一次全国为数不多的中华白海豚成功获救案例。

迎来“水上大熊猫”中华白海豚的东平水道,正是广东万里碧道省级试点、粤港澳大湾区碧道试点。

2020年,佛山在全省率先发布碧道建设总体规划,计划投资约400亿元,分三阶段推进以“三环六带”为主体结构的碧道建设,勾勒出“河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岭南水乡画卷。

坚守与创新

亮出绿色名片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关乎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调整的经济变革,是一次深层次的“绿色革命”。绿色发展之于佛山,绝不仅是对局部污染的整治之路,绿色串起的是整座城市坚持生态文明创新发展的光荣使命,承载着800多万佛山人民对蓝天绿水的热切期盼。

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绿色美景花儿笑。刚刚过去的2020年,“佛山蓝”频频出现,成为佛山市民朋友圈的主角。

一系列数据也表明,佛山环境质量取得历史性、转折性突破。2020年,空气质量达近年最优水平,同比改善22.3%,改善幅度位于全省前列;水环境质量改善成效凸显,广佛跨界河流水质呈明显改善趋势;全市完成造林与生态修复面积27041亩,新建公园绿地面积650.35公顷,建成绿道里程1666.1公里。

好环境并非与生俱来。肩负着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模式的责任和使命,佛山市委、市政府坚持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摆在全市工作的突出位置,连续多年将“新年第一会”用于部署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尤其是过去这一年,佛山生态文明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市领导牵头研究制定三个“硬核十条”,将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十项措施作为重要任务,彰显佛山市委、市政府不畏困难的坚定决心和创新精神。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佛山各级党委政府主动作为,及时出台《佛山市生态环境系统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企业稳定发展和服务企业十条措施》等政策文件,帮助企业解决环保领域的现实困难和具体问题,政企携手共渡难关。

在碧水攻坚战中,市委主要领导牵头挂帅、专班攻坚,推动建立广佛跨界河流整治工作调度微信群,实行一周一调度,一事一跟进,每季度开展一次水污染防治现场调研,靠前指挥保障重点工程加快推进。

岁月流转,不变的是初心。绿色征程上,全市上下正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佛山特色的制造业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之路,一个由绿水青山组成的由里而外、立体全面的绿色佛山,跃现眼前。

案例

超额完成碧道建设任务

漫步禅城区东平水道沿线碧道,两边河畔流水潺潺,滨河景观带里绿树繁茂,分布有露天沙滩泳池、篮球场、足球场、儿童乐园……首期建成的5公里碧道示范段,成为很多佛山人休闲好去处。

一方水土一方人,广东的发展离不开水。万里碧道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综合性生态工程,是以水为纽带、以江河湖库及河口岸边带为载体,统筹生态、安全、文化、景观和休闲功能建立的复合型廊道。

自2019年省委省政府提出高质量规划建设万里碧道以来,佛山迅速响应,提出按“三环六带”规划推动全市1000公里碧道工程建设。“碧道+治水”模式,正使市内大小河道成为一条条绿色水轴,水清岸美的岭南水乡风貌逐渐显现。2020年,全市基本完成碧道建设130.28公里,超额完成了省下达的任务(80公里)。

云勇林场。/梁洪佳摄

浓浓绿意,不断蔓延。佛山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佛山市碧道建设总体规划》,明确“1年快速启动,5年基本成型,10年全面覆盖”的总体思路,计划分三阶段推进1000公里碧道建设,着力打造“三环六带”碧道格局,串联起全市千亩万亩公园、特色古村落及主要历史文化资源,联动自然生态文明、古驿道建设和“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打造富有佛山特色的靓丽水生态名片。

蓝天碧水融入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佛山迈向绿色生态之城的步伐更加沉稳致远。

空气质量实现全面达标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是其中最亮眼的底色。

自2018年开展打赢蓝天保卫战行动以来,佛山市委、市政府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使命担当,以不畏困难的创新精神打赢了蓝天保卫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实现了多个历史性突破。

过去一年,捷报频传。2020年,空气质量达近年最优水平,同比改善22.3%,改善幅度位于全省前列。同时,优良天数比例达91.0%,首次超过九成。空气质量六项指标首次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PM2.5、PM10、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浓度均降至自2012年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实施以来的最低水平,与2019年相比改善幅度均超过两成。

此外,污染物浓度呈梯度下降。“约束性考核指标”PM2.5浓度为22微克/立方米,首次达世卫组织第二阶段标准(25微克/立方米),与“十二五”期末相比下降43.6%。“工业污染标志物”二氧化硫浓度为7微克/立方米,稳定保持在“个位数时代”,与“十二五”期末相比下降58.8%。

每一微克的下降,是佛山全市上下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坚持科学治污、精准治污,立足当前工业污染与城市型污染并存的实际,紧密结合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及产业偏重传统制造业的特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扎实推进大气领域“三源共治”,是佛山实现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的制胜秘诀。

碧道建设超额完成任务

◎全市基本完成碧道建设130.28公里,超额完成了省下达的任务(80公里)

◎全面启动60公里三龙湾碧道和40公里东平河水轴线两个重点碧道项目

◎在每区高标准建设不少于5公里的市级试点碧道,全面铺开20公里重点段碧道建设

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显成效

◎全市河长湖长累计巡河18.25万次,落实问题整改22002个

◎拆除违建物906栋,清理违法建筑面积42.31万平方米

◎在省2019年度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考核中,首次获评优秀等次

◎完成101.97公里河道清淤工作、清淤方量达87.48万立方米,助力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继续巩固8条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成果,加快推进205条城乡黑臭水体整治,先后完成96个村居和304个村级工业区“一村一策”环境整治提升

大气环境拐点效应明显

◎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35,优良天数比例为91.0%

◎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PM10、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浓度较“十二五”末期分别下降25.9%、43.6%、58.8%、24.4%、28.6%,均到达自2012年颁布新监测标准以来的最优水平

水环境质量改善成效突出

◎13个国控及省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为76.9%,劣V类比例为0

◎饮用水源一直得到严格保护,水质长年稳定100%达标

◎广佛跨界河流水质改善明显。国考西航道鸦岗断面水质为Ⅳ类;省考佛山水道横滘断面、西南涌和顺大桥断面水质均达到Ⅳ类,综合污染指数同比分别改善26.87%、22.54%,水环境质量为“十三五”以来同期最好

◎完成8条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205条城乡黑臭水体和30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验收

生态产品不断丰富

◎全市完成造林与生态修复面积27041亩

◎新建公园绿地面积650.35公顷◎改造公园绿地面积502.64公顷◎建成绿道里程1666.1公里

云勇林场荣获多项荣誉

●2016年10月

入选全国首批17家“中国森林体验基地”

●2017年10月

获评“中国最美林场”

●2018年1月

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2019年5月

在全国政协举办的关注森林活动20周年总结表彰大会上荣获“突出贡献单位”称号

●2020年4月

荣获“全国十佳林场”称号

●2020年12月

获批国家级森林公园

原标题:生态赋能:绿色攻坚再塑城市品质

来源|佛山日报

文|记者林嘉慧

制图|曾咏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