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品牌 >

艾糍,割舍不去的家乡味道

2020-07-20 17:01:37来源:佛山在线

今年清明前后,高明区文明路同济巷一家约50平方米的小店铺里,老板陈伟平和店员忙得分外火热。铺子外,时不时来人吆喝询问:“平姐,还有没有艾糍卖?”话音刚落,店里传出来了答复:没有了,需要提前预定才有。

在这个春天里,艾草与艾糍,通过一双双勤劳的手,送给一个个“逆行”的白衣战士,足以慰藉他们满满的乡愁。

艾糍制作

口感酥软齿颊留香

置上一个瓷碟子,附上两三片艾草叶装点,用粽叶托起的艾糍显得小巧精致。至此,一道美味可口的高明传统小吃就可以摆上餐桌飨客。

慢慢咬开熟透的艾糍,芝麻和花生糅合而成的糍馅清晰可见,阵阵清香不断扑鼻而来。轻轻嚼动之时,艾草、花生、芝麻、糖冬瓜和糯米的香味瞬间盈满齿颊,口感酥软,着实能勾住人的味蕾。

艾糍,是高明人每逢清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的一道小吃,用作祭祀和日常品食。

每到清明,艾草都会肆意生长。制作艾糍已有四十多年的陈伟平,摘取一把把艾草,将其清洗干净,去掉老根,摘下最嫩的茎叶作为制作艾糍的材料。洗净后的艾草过水焯一遍,用料理机打成糊汁,再加进些许白砂糖或黑糖,“这样可以冲去艾草本身的淡淡苦味。”陈伟平说。

陈伟平在包艾糍。

接下来的工序是“开粉”环节。所谓“开粉”,就是将糊汁倒进糯米粉中搅拌,反复搓揉、挤压和延展,十来分钟后,面团形状逐步发硬。这时候抓一小团面团出来,将其捏成中间凹的形状,再将花生、肉松等馅料包裹起来,搓成一个个小团子。再放到蒸笼里,等上约莫15分钟,艾糍就可出炉。

学做艾糍

儿时岁月较真执着

艾糍等各种特色小吃,是陈伟平童年时代绕不开的话题。

陈伟平是明城镇崇南村人。过去,村里一有制作艾糍、角仔、煎堆、濑粉等各色小吃的地方,必然能看到一个挤在人堆里的瘦小身影。那时候,五岁多的陈伟平,总是难掩好奇,围着大人们转悠。小手刚伸出想要加入,大人们就会打趣地说:“哪里来的小娃娃挡住我了,又不会做。”

制作艾糍所要用的艾草。

其实,陈伟平第一次做艾糍,可以“追溯”到6岁那年的清明。她将双手慢慢伸进盘里,抓起一把面团,使出了最大力气揉面,可不到一会儿,阿妈的责骂声响彻在耳边。“做好点啦,你看把面粉都浪费掉了,难看死了!”“别人都争着去吃大个的,剩下小的你自己吃喽!”

原来,陈伟平揉的面团形状不一、大小迥异,严厉的阿妈见此立即斥责了起来。一番骂语后,不服气的陈伟平认真了起来,随着大人们的手法依瓢画葫芦,有模有样。“后来,慢慢地,我就厉害过妈妈了。”忆起过去种种,陈伟平虽然笑容满面,但眼眶里却泛起阵阵“涟漪”。

“每当想学做一件事时,我都会千方百计都要去做到,即使不睡觉都要做出来。”陈伟平的话语间透露着一股较真与执着。

或是勤奋好学的缘故,待到七八岁时,陈伟平已经学会做包括艾糍在内的大部分小吃。街坊邻居见状,纷纷喊道:“哎,阿平过来教我们包下艾糍。”小小的陈伟平,借着熟稔的手艺,去完一家又一家,足足帮了二十多户。

把艾叶糊汁与糯米粉混合,揉成面团。

这样的场景,伴随着陈伟平走过了艰苦又难以忘怀的儿时岁月。至今,陈伟平每做一道小吃,不用提前尝试味道就能做到既入味又入心。

艾糍如是。

艾糍力量

鼓舞士气感染人心

2003年,陈伟平和邻居一起搭档,在一间改造过的杂物房里开了一家合伙店,共同经营起了高明小吃,这一做就是九年。每到清明时节,就会陆陆续续有人前来订购艾糍。那些岁月,也是陈伟平真正转变思维,决定做承包艾糍生意的开始。2019年9月,陈伟平把店开到了高明区文明路同济巷,“现在我们店里每时每刻都有艾糍吃了”。

将做好的艾糍放进蒸笼,大约蒸上15分钟。

今年3月27日下午,时值清明前夕。“平姐,我们想订艾糍,”一阵铃声传来,陈伟平接到了高明区烁星职业培训学校校长打来的电话,“我们打算送去给支援湖北回来的医护人员吃。”在通话的另一头,陈伟平听到缘由,不禁把平时1块5毛一个的艾糍批发价,改为5毛钱一个。“他们都是英雄,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人,我也出一份心意,收少点无所谓啦。”这一次,陈伟平没有拿回成本。

一天的时间,601份,1400多个艾糍出炉。艾糍第一次作为重要“角色”——它们成了慰藉医护人员的食品。“大家尽心尽力地去做,做出最好的,让他们吃好一些,能吃到家乡的风味。”

3月28日清晨,小吃店里一派热火朝天。第一缕晨光穿进静谧的小巷口,射穿过店门口的玻璃窗,陈伟平迎来了一个干劲十足的早上。她召集来了13个义工,大家都想出一份力,犒劳这些勇敢逆行的白衣战士。

刚刚出炉的艾糍。

最终,陈伟平跟随运送物资的大部队,将1400多个艾糍和3600多个角仔送到了医护人员休整的定点酒店里。“想到他们能吃上自己做的高明传统小吃,就很开心。”

在高明,有着许许多多像陈伟平这样的小店,他们抛洒着勤劳汗水,用不同的方式,将艾糍这一道传统小吃传承下来。那些吃着艾糍长大的高明人,也奋不顾身,驰援千里之外的江城。一把清明艾,一捧艾糍,是这个春天里最难忘的味道。

原标题:艾糍割舍不去的家乡味道

来源|佛山日报

文图|见习记者吴海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