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品牌 >

如何防控管理无症状感染者?

2020-07-20 18:21:09来源:佛山在线

当前,在国内疫情防控向好的情况下,“无症状感染者”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印发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管理规范的通知

早在2月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首次将无症状感染者纳入传染源范畴。4月1日起,国家卫健委在每日疫情通报中增加了无症状感染者的报告、转归和管理情况。

我国对无症状感染群体有怎样的把握?当前情势下,我们能否守住无数人浴血奋斗换来的战疫曙光?

没有症状但检测呈阳性

无症状感染者,是指那些没有症状(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但检测呈阳性(呼吸道样本病毒核酸,或血清中特异抗体)的人。也被称为“隐性感染者”。

为什么这些人会没有症状呢?一部分人可能因为免疫系统较强大,被感染后体内很快产生了抗体。如果感染的病毒量较少,抗体得以在潜伏期内把它们清除,人体就不会发病,成为无症状感染者。

还有少数人,病毒实际上并没有进入细胞开始复制。这和在门把手、快递包裹等无生命物体表面上也能检出病毒核酸道理类似:检测中发现的病毒核酸,可能来自于人体组织表面的病毒碎片。

真正的无症状感染者是整个病程(潜伏期、发病期和恢复期)始终没有出现过症状的人。处在潜伏期尚未发病的人和真正的无症状感染者是很难分辨的。

早前官方统计中,仅将有明确症状的检测结果阳性者计入“确诊病例”。但4月1日起,官方正式通报无症状感染者人数,并陆续出台对应措施,直击疫情防控的死角。

1月28日,国家医疗专家组成员、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李兴旺在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散发病例密切接触者中观察到一些无症状的感染者,从传染病规律讲,这样的病人也有一定传播力,但传播力不会那么强。

2月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首次将无症状感染者纳入传染源范畴。

关于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性问题,部分专家认为,鉴于无症状感染者的呼吸道标本能检出病原核酸,但无咳嗽、打喷嚏等临床症状,所以病原排出体外引起传播的机会较确诊病例相对少一些。

对疫情扩散影响较小目前未列入确诊病例

4月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表示,宁波疾控中心最近研究显示,平均每个确诊病人可传播3个病人,平均每个无症状感染者可传播不到1个病人,无症状感染者传染力相当于确诊病例的三分之一。由无症状感染者传播的病例占总发病人数的构成比只有4.4%,由此可见,无症状感染者对疫情的扩散影响较小。

因为没有任何明显的症状与体征,无症状感染者在人群中难以被发现,其导致的传播也难以预防;而症状的主观性导致症状轻微或不典型者可能认为自己没有感染新冠病毒,不主动去医疗机构就诊,在日常的诊疗工作中难以被发现;此外,由于存在检测窗口期,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方法难以发现全部无症状感染者。

现有的无症状感染者主要是通过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主动筛查、感染来源调查、聚集性疫情调查和对高风险地区人员的主动检测发现的,尚有部分无症状感染者难以被发现。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诊疗方案,疑似及确诊病例需具备临床表现。因此无症状感染者无法被列入确诊病例,只有在出现症状后,会被转为确诊病例报告并公布。

对无症状感染者是否要划为确诊病例,国内外存在着很多不同的说法。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研究员吴尊友表示,阳性无症状病例不应计入确诊病例。检测呈阳性并不一定意味着感染了病毒,因为实验室检测通常会在咽喉或鼻腔拭子中检测到病毒的遗传物质,但在一些人身上,病毒可能没有进入细胞并开始复制。

吴尊友认为,所有无症状感染者一定与确诊病人有过接触史,或曾去过正在发生疫情的流行区,对于已发生过流行但确诊病例已清零两周以上的地区,不会无缘无故突然出现无症状感染者。以我国现在采取的措施,可以及时发现、控制无症状感染者,由无症状感染者造成流行的可能性很小,不会造成社会层面扩散。

无症状感染者应集中隔离14天须加大筛查力度防控

1月28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三版)》,首次将无症状感染者纳入病例报告及管理,并在其后的修订过程中对无症状感染者的报告、管理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目前,我国要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应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县(区)级疾控机构接到无症状感染者报告后,24小时内完成个案调查,并及时进行密切接触者登记,将个案调查表或调查报告及时通过传染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上报。

无症状感染者应集中隔离14天,原则上集中隔离满14天且两次连续标本核酸检测阴性者(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可解除隔离;如果核酸检测仍为阳性者,则继续隔离医学观察。隔离医学观察期间如出现临床表现,应及时转归为确诊病例,进行规范治疗。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也要进行14天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国家工程院院士李兰娟表示,要非常重视无症状感染者问题,要早发现,主要手段就是进行检测,尤其是对有过疫区接触史、病人接触史的人,也希望这些人能主动报告。

国家卫健委表示,由于部分无症状感染者始终无症状,实际防控工作中无法将发现和隔离无症状感染者作为主导措施。因此,仍将继续着重于及时发现隔离确诊患者,并做好密切接触者管理。

下一步,我国将加强群防群控,有针对性加大筛查力度,将检测范围扩大至已发现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等。结合复工复产复学实际,加强对重点城市、重点人群、重点场所的监测,最大程度发现隐患。做好疫情跨境输入输出防范,对所有入境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后,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清来源,公开透明发布信息。

4月2日,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要求,加强对无症状感染者的管理,落实筛查报告、隔离和医学管理、密切接触者管控等措施,每日及时对外发布信息。组织在武汉市、湖北省和其他部分省份,抓紧科学开展侧重点不同的无症状感染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新冠病毒感染率,掌握无症状感染者的情况,评估其传染性及强弱等,并公开调查结果。

关于无症状感染者,你想了解的都在这里

国家卫生健康委要求,4月1日起将无症状感染者情况列入每日通报。如何识别无症状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有无传染性?如何做好个人防护?你想了解的,都在这里。

什么是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无发烧无咳嗽无咽痛呼吸道病毒检测为阳性。

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无发烧、咳嗽、咽痛等自我感知症状,同时也没有临床症状,但是呼吸道病毒检测为阳性。

哪些情形可以被称为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可分为两种情形:

1、经过14天潜伏期的观察,均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始终为无症状感染状态。

2、采样时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但随后出现某种临床表现,即处于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状态。

什么是无症状感染者?

综合目前的监测和研究,无症状感染者存在传染性,但其传染期长短、传染性强弱、传播方式等尚需开展进一步科学研究。

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1、加强自我保护和健康文明意识,强化环境及个人卫生防护,养成勤洗手、戴口罩、开窗通风、清洁消毒、分餐制等健康生活行为方式。

2、要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本着既保护自己,也要保护他人健康的理念,将健康知识传播到每个家庭和个人,形成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和健康素养水平。

3、如个人核酸检测阳性后不必恐慌,要主动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健康监测和隔离医学观察,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后及时报告,接受医疗机构规范诊治。

无症状感染者是怎么发现的?

目前主要有四大发现途径:一、与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

二、聚集性疫情的调查三、传染源的追踪四、对部分有境内外新冠肺炎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游史或居住史的人员进行检测

下一步如何做好无症状感染者防控管理?

一是完善防治方案。

抓紧在疫情重点地区抽取一定比例样本,开展无症状感染者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研究,完善防控措施,修订完善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科学应对无症状感染者带来的感染风险,遏制可能形成新的疫情传播。

二是加大筛查监测。

有针对性加大筛查力度,将检测范围扩大至已发现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等。结合复工复产复学实际,加强对重点城市、重点人群、重点场所的监测,最大程度发现隐患。

做好疫情跨境输入输出防范,对所有入境人员进行核酸检测。

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后,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清来源,公开透明发布信息。

三是强化管理救治。

一旦发现无症状感染者,要立即按“四早”要求,严格集中隔离和医学管理,对密切接触者也要实施隔离医学观察。

隔离期间出现症状,立即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四是加强群防群控。

坚持群专结合,加大防疫知识科普宣传力度,指导公众科学防护,广泛开展培训,提高基层疾控人员、医务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等的防控能力和水平。

从4月1日起在疫情通报中公布无症状感染者报告、转归和管理情况,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文/图综合新华社、新华网)

原标题 |如何防控管理无症状感染者?

编辑 | 夏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