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品牌 >

从“到此一游”到追寻“诗和远方” 旅游成佛山人生活方式

2020-09-22 15:41:28来源:佛山在线

暑假到来加上跨省游恢复开放,让佛山旅游业焕发生机。3年前开始经营民宿的逢简村民刘信朝,每天迎来送往忙得不亦乐乎。“在网上订了机票、房间,隔天就可以在心中向往的地方,开启一段休闲旅程。”刘信朝说,从6月份起,他的民宿入住率已经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

从长途大巴、绿皮火车,到飞机、高铁;从跟团游,到自助游、自驾游;从传统景区的到此一游,到追求诗和远方的特色旅游、全域旅游;从遥不可及的奢侈享受,到节假日的休闲时光……如今,每年抽空出游已成为佛山人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

曾经,没有介绍信寸步难行

如今,暑假出行已经成为了很多家庭的标配。年逾六旬的卢女士日前在女儿的陪同下,重游云南西双版纳。“40多年前,我曾经到西双版纳出差。”卢女士说,那时会藉着探访亲友的机会去佛山周边的公园、景点开开眼界,但从没有听说过“旅游”这个词,因为出趟远门要解决吃住行并不容易。

“最重要的不是带钱,而是要带介绍信和粮票。”卢女士说,没有介绍信就买不到车票、住不上招待所,没有粮票就吃不上饭,简直就是寸步难行,“现在就方便多了,只要一部手机,买机票、订酒店,动动手指就解决了。”

新中国成立初期到上世纪70年代,国民几乎没有旅游休闲的意识,直至1979年,被称为中国旅游改革开放宣言的“黄山谈话”发表,“旅游”这个新鲜事物才逐渐被大众所认识。不过,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国内旅游仍以小规模的差旅公务活动为主。

上世纪80年代,黄湛波(第一排右一)送团前与外国游客合照。

作为1977年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大学生,黄湛波在广州外国语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前身)读大四的时候,就开始在广东国旅实习。“当时的旅行社没有设国内部,宾馆也以接待外宾为主。”看好旅游行业发展前景的黄湛波在毕业后进入佛山国旅工作,精通英语与德语的他负责接待来自欧美的游客。

“1988年,佛山沙堤机场开通民航服务是佛山旅游业的转折点。”黄湛波说,沙堤机场成为旅行社组织佛山人外出旅游的主要途径,北京、桂林、浙江等线路当时非常受欢迎。从那时起,民间旅游迅速崛起,发展为一个热点行业。

如今,全域旅游说走就走

1999年国庆,在所有旅游人的印象中是个标志性的节点。第一个黄金周,全国2800万人次踏上旅途。家庭游、体验游成为人们旅游的新需求。那一年14岁的张思澄,跟着父母一起到厦门度过了黄金周假期。

“小时候跟着爸妈出去,走到哪儿拍张‘到此一游’的照片,就是旅游了。”张思澄说,她把这种顺路游称为旅游的1.0版,而“上车睡觉,下车到景点拍照,回来一问啥都不知道”的跟团游叫做旅游2.0,从追逐景点转变为关注自我身心的深度游是旅游3.0,“现在已经进化到旅游4.0,随心所欲、说走就走。”

游客在三水芦苞镇粤韵花海游玩。 /资料图片

“出来工作后,我基本上把积蓄都用在旅游上,去远方看看,开阔眼界,充实自我。”张思澄说,虽然“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这句歌词已被用滥了,但是确实唱出了现代人对旅游的追求。

31年前,19岁的刘信朝进入社会工作不到半年就花了一个月工资去旅游,至今,他对旅游热情不变,甚至将祖屋打造成清代老宅风格的民宿。“现在的人去的地方多了,反而更向往到古色古香的古镇、村落体验生活。”刘信朝说,在全域旅游下,他的家乡逢简村成为乡村游“爆款”,每逢周末,村口都会停满自驾游、团队游的汽车。

“我很看好旅游业的前景,计划将附近的民居也改造成民宿。”刘信朝说,当人们的钱包鼓起来、时间多起来,旅游逐渐由梦想变成现实,如一日三餐般融入人们的生活。

原标题:从“到此一游”到追寻“诗和远方”

旅游已发展成为佛山人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

来源|佛山日报

文|记者招钰英

图|受访者提供(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