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品牌 >

投入资金5123万元 佛山助力凉山金阳发展特色产业

2020-10-06 17:01:14来源:佛山在线

青花椒压弯了枝头,椒农们正忙着采摘;种草养畜产业园里牛羊满圈,牧草丰美;猕猴桃藤苗正茁壮成长,明年将结出硕果……盛夏时节,四川省凉山州金阳县处处展现着丰收的喜悦和勃勃的生机。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东西部扶贫协作开展以来,佛山与凉山金阳完成产业合作项目25个,投入资金5123万元,带动贫困人口3.6万人。尽管今年遭遇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金阳依然呈现一幅幅产业兴旺、稳定增收的图景。

沙马村花椒树喝上甘泉产量大增

当下,正是金阳青花椒收获的时节。红联乡沙马村海拔1600米的山头间,一坡坡花椒树郁郁葱葱,绿得发亮的果实密密麻麻,空气里飘散着青花椒的香气。

每年这个时候,都是村民最忙碌、最喜悦的时候。“青花椒采摘是个技术活,我一天干10多个小时,摘200多斤没问题。”种植大户余洪坤的手上下翻飞,“早点加工好,争取卖个好价钱。”

金阳县是中国青花椒第一县,种植青花椒历史悠久。但以前,椒农看天吃饭。春季花期偏偏遇上金沙江河谷的旱季,青花椒缺水容易导致落花落果,产量一直上不去。

金阳县红联乡沙马村种植大户余洪坤正在采摘花椒。

“种了20多年青花椒,每年都眼睁睁看着不少树被‘渴死’,真是心疼。”余洪坤说,“现在好了,水管通到了地头,打开龙头就能浇水,再也不用看天吃饭!”

余洪坤所说的水,是佛山帮助沙马村从4公里外的山上引来的。2018年,广东(佛山)对口凉山扶贫协作工作组驻金阳县工作小组在该村规划建设青花椒引水工程,配套抽水泵站、蓄水池、输水管道等,为2000亩种椒山坡提供稳定灌溉用水。

项目2019年年初投入使用,效果立竿见影——漫山遍野的青花椒喝上了甘泉,按时发芽、按时挂果,亩产提升30%,而且颗粒大、品质好,成为带动贫困户增收的“摇钱树”。

“今年受疫情影响,青花椒价格有所下降,但得益于这引水工程,产量增加了,所以总收入预计与去年持平,比前年大幅提高。”曾经因学致贫的余洪坤家,不仅培养出两名大学生,还甩掉了“穷帽子”,成了村里人人羡慕的致富带头人。

瓦伍村种草养畜助贫困户增收

每日清晨,牛羊满山坡的壮观场景就会在金阳县依达乡瓦伍村出现。村民打开自家圈舍,赶着成群的牛羊到附近的天然草场觅食。而在村庄另一侧海拔3000米的连片山坡上,5000余亩人工草场正茁壮生长。

下午2时许,村民马海拉博打扫完自家牛圈,就爬上对面的大山割草。“这草很有营养,割下来存起来,牛羊冬天不愁没口粮!”虽然太阳火辣辣,但他干劲十足,不一会草料就堆出好几垛。

马海拉博是村里的养牛能手,家里养了14头西门塔尔牛。但就在两年前,他家还过着种田糊口的苦日子。“一家五口人整天围着几亩薄地转,吃完早饭就上山劳动,傍晚才回家,中午都不吃饭。一年忙到头,兜里也没几个钱。”

这也是许多村民的共同记忆。瓦伍村是一个平均海拔2600米的彝族聚居村,因许多年轻劳动力外迁,大量土地撂荒变成了高山草地。

在金阳县依达乡瓦伍村种草养畜产业园,村民马海拉博正在收割牧草。

经过实地调研,广东(佛山)对口凉山扶贫协作工作组驻金阳县工作小组瞧准依达乡见效快、效益好的循环产业——种草养畜项目,先后投入300万元资金,为种草养畜产业园配套建设引水灌溉设施,带动村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牛羊。

“自从佛山帮村里建起了产业园,草长得好了,牛养得壮了。以前每年收入几千元就不错,现在全家年收入7万多元。”更让马海拉博骄傲的是,不仅挣了钱,还学会了科学养牛的技能。“养牛比种地轻松得多,老婆一个人就可以干完活。我抽空在附近打工,每天赚150元。”

如今的瓦伍村,家家户户赶着牛羊奔小康。瓦伍村驻村第一书记白鲁发介绍,目前全村已建成34座大圈舍,存栏2000多只羊、800多头牛。“最多的一户养了130多只羊,一年卖50只,有十多万元的收入。”

2018年,瓦伍村人均年收入4000多元,2019年增长到6000多元,预计今年能达到上万元。“佛山援建的灌溉设施可以让产业园一年种两季草,农户可以继续扩大养殖规模。”白鲁发乐呵呵地说,“大家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咧!”

木尼古尔村引进“离天最近的猕猴桃”

在海拔2600米的金阳县丙底乡木尼古尔村,贾巴夫里与几名贫困户最近正忙着在猕猴桃现代种植园里除草、施肥,对明年即将结出的果实满怀期待。

公路边,一块巨大的广告牌上写着“离天最近的猕猴桃”几个大字,骄傲地告诉路过的人们——这里猕猴桃种植的海拔高度全国最高。

“园区里有三个猕猴桃品种:天香猕猴桃、中华猕猴桃、软枣猕猴桃。”作为种植园管理员,贾巴夫里对这些地里的“宝贝”如数家珍,“其中要数软枣猕猴桃最金贵,它无毛无核,维生素含量是普通猕猴桃的几十倍,每斤能卖到100元至200元……”

金阳县山高坡陡,以前村民主要靠种苦荞、土豆等传统作物为生,猕猴桃本是个稀罕物,现在咋就成了村民眼里的“金果果”?

航拍木尼古尔村猕猴桃现代种植园。

原来,广东(佛山)对口凉山扶贫协作工作组驻金阳县工作小组经过实地调研发现,在金阳县海拔约2500米的山上生长有野生猕猴桃,长势和甜度不错,说明这里的环境适宜猕猴桃生长。2019年,佛山与一家有11年猕猴桃种植销售经验的企业合作,在木尼古尔村建成300亩猕猴桃现代种植园。到明年夏天,这些猕猴桃进入丰产期,预计每亩产值可达3万元。

“猕猴桃,好得很!”说起生活的变化,贾巴夫里喜上眉梢。他家以前种荞麦,9亩地年产出只有四五千元。现在在种植园里工作,有固定工资,加上土地流转费,每年已有近2万元收入。“等到明年猕猴桃丰收,收入就更多啦!”

“现在就盼着猕猴桃快点挂果。”同样在种植园里务工的贫困户阿苦有黑,对未来还有自己的新计划,“在这里学会了种植技术,以后我也要在自家地里种上猕猴桃,跟着发财!”

说这话时,满山的猕猴桃藤苗随风摇曳,仿佛招手相约明年丰收时。

记者手记

因地制宜小康有望

脱贫的根扎在产业上,只有产业兴旺,发展才有动力,增收才有保障——凉山州金阳县群众生活的变化,实实在在印证了这个道理。

据国务院扶贫办统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三分之二以上主要靠务工和产业脱贫。事实证明,贫困地区自主脱贫能力强,往往因为有可依赖的产业;脱贫难度大,也往往难在产业上。

产业兴旺,关键在于因地制宜选准项目。瓦伍村的草地资源丰富,建设种草养畜产业园条件得天独厚;木尼古尔村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合发展猕猴桃种植产业。产业选得准不准,是效益好不好的关键。只有符合当地实际的“金点子”,才能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只有精准施策、保障到位,才能为产业发展按下“快进键”。

广东(佛山)对口凉山扶贫协作工作组驻金阳县工作小组组长南策炳说,产业扶贫要遵循八个字:因地制宜、长短结合。因地制宜,就是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工作;长短结合,就是兼顾短期和长期产业,保障村民信心的同时谋求更多可能性。

牢牢抓住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需要智慧,更需要真心、决心、细心、耐心。这些,佛山扶贫干部都做到了。

扫一扫看金阳县产业扶贫成果。

原标题:旱地引水增收 荒山种草养畜

佛山助力凉山金阳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老乡脱贫致富

来源|佛山日报

策划统筹|佛山传媒集团融合报道组记者吴礼晖、曾庆斌

文|佛山传媒集团融合报道组记者王骏、路帅、陈宁静

图|佛山传媒集团融合报道组记者林俊鹏、曾庆斌、汤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