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资讯 >

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丁亚冬:佛山对口帮扶凉山打造了东西部扶贫协作样板

2020-08-15 13:01:33来源:佛山在线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5月22日,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丁亚冬接受佛山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专访,深入解读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策。他认为,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佛山要保持耐心与定力,发挥优势凝聚社会力量,构建东西部扶贫协作长效机制,助力凉山州扎实跑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亲眼见证了四川凉山十多年来发展变化的丁亚冬认为,凉山州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佛山用心用情用力对口帮扶凉山州,帮助当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啃下了脱贫攻坚战中最硬的骨头,打造了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样板,体现了责任与担当。

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丁亚冬。图/受访者供图

佛山勇挑重担

啃下脱贫攻坚最硬的一块骨头

佛山对口帮扶的凉山州是脱贫攻坚的一个典型,这些年发生的变化用“翻天覆地”来形容都不为过。

今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丁亚冬表示,脱贫攻坚要消除绝对贫困问题,不再存在区域性、整体贫困,这是中国几千年来没有解决过的。但并不是说绝对贫困消除后,中国就没有贫困,在完成这个目标任务之后,还将长期存在相对贫困问题,下一步要进一步解决发展差距问题,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佛山对口帮扶的凉山州是脱贫攻坚的一个典型,这些年发生的变化用‘翻天覆地’来形容都不为过。”丁亚冬清晰地记得,他第一次去凉山是2005年,当地的贫困状况让他感到震惊。他回忆,凉山多数地方处在地形崎岖、海拔较高的大凉山腹地,交通闭塞,远离乡镇。大部分群众都住在山上,家里都是人畜混居的土坯房,卫生状况极差。加上水电路讯房等基础设施和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长期落后,生活条件极为艰苦。大量的孩子失学辍学,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贫困代际传递比例很高。

十多年过去了,丁亚冬两年前再次踏足凉山时,眼前的景象让他震撼。当地交通得到极大改善,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群众住上了现代化彝寨,用上了自来水,村子里新建起卫生所、幼儿园、小学等公共设施,还通上了网络。而他最为关注的教育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孩子们都读上了书。

俯瞰佛凉盐源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图/佛山日报记者王澍 摄

“脱贫攻坚提出的‘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在凉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丁亚冬说,这种变化不仅是各类硬件设施的改善提升,更重要的是夯实了义务教育基础。扶贫先扶智,这对改变彝区贫困群众落后观念、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丁亚冬看来,凉山发展取得质的飞跃,离不开佛山等单位的用心用情用力帮扶,把脱贫攻坚最硬的一块骨头给啃了下来。

自2016年佛山结对帮扶凉山以来,累计向凉山派出了48名党政干部、335名专业技术人才,投入财政援助资金24.35亿元。

丁亚冬表示,佛山高度重视,组织有力,措施得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相关会议研究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每年率市党政代表团深入凉山贫困地区对接工作,了解情况,开展帮扶工作,县均投入帮扶资金在东部地区排名前列,且在劳务输出助就业、动员社会力量帮扶等方面都做出较大成绩,助力凉山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劲头不松力度不减

凝聚社会力量助力脱贫攻坚

佛山社会组织发展蓬勃,完全有条件率先做出探索,为其他地区扶贫协作提供可行经验。

行百里者半九十。当前,脱贫攻坚也已经到了决战决胜、收官的关键阶段。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要坚持现行脱贫标准,强化扶贫举措落实,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健全和执行好返贫人口监测帮扶机制,巩固脱贫成果。

丁亚冬表示,越是到关键时刻,佛山越要坚定信心、保持耐心和定力,降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攻克最后堡垒。

“脱贫攻坚已到了最后一公里,佛山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深入挂牌督战村和未脱贫摘帽贫困村了解情况,在短板弱项上再聚焦,在统筹推进上再深入,做到标准不降、劲头不松、力度不减,将各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积小胜为大胜,帮助贫困地区群众一步一脚印迈进小康社会。”丁亚冬表示。

当前佛山财政已增拨1000万元财政援助资金,专项用于挂牌督战村。同时,还发出《社会力量参与凉山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倡议书》,组织全市118家企业、54个社会组织结对帮扶凉山州197个挂牌督战村以及余下7个未脱贫摘帽村,全力支持凉山打赢脱贫攻坚战。

丁亚冬表示,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是推动脱贫攻坚取得胜利的重要举措。佛山拥有大批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要充分发挥民营企业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等方面精准发力,协助当地培育扶贫产业,带动当地贫困户稳定就业,提高个人收入。同时,还要帮助带动贫困人口接受市场理念、转变发展观念,激发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不仅帮他们富口袋,还帮他们富脑袋。

除了发动企业,丁亚冬还建议佛山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一方面让社会组织结对帮扶挂牌督战村,另一方面传授佛山社会组织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帮助当地培育专业化的社会组织,构建起自身的社会帮扶网络。

在丁亚冬看来,有部分挂牌督战村除了经济水平低,同时存在不少社会问题。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个别心理问题突出的贫困群众需要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这就需要依托专业的社会组织进行帮扶。若能让佛山社会组织发展的经验为受帮扶地区所学习借鉴,加快培育社会组织,将有助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也为今后成果巩固打下基础。

丁亚冬表示,中国扶贫基金会正探讨开展类似的项目。佛山社会组织发展蓬勃,完全有条件率先做出探索,为其他地区扶贫协作提供可行经验。

构建产业协作长效机制

保障贫困地区脱贫不返贫

佛山的产业协作举措发挥了巨大作用,不仅创新了产业发展思路,还带动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近段时间,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佛山快速行动,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两手抓两手硬,通过发放生产资料等方式,帮助贫困群众及时开展春耕备耕,发展生产,推动扶贫项目开工复工。特别是帮助解决扶贫农产品滞销积压难题,如郁南县鹌鹑蛋短短几天时间卖了21吨、徐闻菠萝直播带货1小时售出2万斤。

丁亚冬表示,消费扶贫是贫困地区克服疫情影响、促进扶贫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注入内生动力,有助于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

“消费扶贫受到热捧的背后,是佛山助力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逐步走向标准化、商品化、市场化,供给水平与质量大幅提升。”丁亚冬说。

以凉山为例,丁亚冬说,凉山气候高寒,导致很多农作物无法生长。凉山从过去的刀耕火种的土豆、荞麦、元根“老三样”,到现在糖心苹果、风味野菌等丰富多样、更有附加值的特色农产品,佛山的产业协作举措发挥了巨大作用,不仅创新了产业发展思路,还带动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事实上,过去两年来,佛山共促成53家广东企业投资落户凉山,实际投资额超过43亿元,扶持共建10个州级现代农(林)业园区,带动凉山发展形成了蔬果、中药材、畜禽养殖等产业,从昔日的“输血”变为今日的“造血”。

“产业协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现在不是最后一公里,是刚开始的一公里。”在丁亚冬看来,佛山要与受帮扶地区构建产业协作长效机制,才能更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保障脱贫不返贫。随着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产业基础越来越好,群众素质越来越高,未来两地产业协作发展的空间将越来越广阔,为今后的乡村振兴夯实基础。

原标题 | 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丁亚冬认为,佛山用心用情用力对口帮扶凉山打造了东西部扶贫协作样板

啃下了“最硬的骨头” 要跑好“最后一公里”

文字 | 佛山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莫璇、叶小青

编辑 | 徐嘉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