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评论 >

西部利得基金总经理贺燕萍:聚焦真实长期的价值创造,以工匠精神打磨每一只产品

2020-07-20 18:58:41来源:西部利得基金

回调砸出“黄金坑” 大资金调仓换股正当时?牛市氛围仍在,你还在等什么?点击立即开户,3分钟极速响应,专属通道福利多多!助你“抄底牛市”!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play向前向后

转自:中国基金报

10年,对于一家公募基金公司意味着什么?中国公募基金行业走到了第22个年头,这个快速发展的行业,聚焦了太多眼光,西部利得基金用10年的努力和坚守,伴随着中国公募基金行业的潮起,从新生一步步生长,步入成长。

西部利得基金公司前身为纽银梅隆西部基金,2014年10月,利得科技有限公司收购外方股东纽银梅隆持有的49%股权,公司由中外合资基金公司变身为国企控股的内资基金公司。

纽银梅隆西部基金2010年7月成立以后,受中外两方投资管理观念的差异影响,成立最初几年一直在盈亏线上挣扎。2015年11月,原国泰基金副总经理贺燕萍临危受命,出任西部利得基金总经理。贺燕萍22年金融从业经验,先后供职于一流券商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和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大型基金公司国泰基金管理公司。 

贺燕萍上任后,致力于把西部利得打造成一家以绝对收益产品为特色的资产管理人。在竞争激烈、分化严重的公募基金行业,西部利得基金快速发展,公司的盈利能力持续增强,从2017年到2019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复合增长率达44%。截至2020年已经公开披露的第一季度数据,公司的公募管理规模近500亿,是2015年底的5倍,2017年至2019年非货规模复合增速达到38%,公司管理规模也进入前二分之一的阵营,成为基金行业的中流公司;公司销售渠道的建设实现了从零到有,管理的公募基金数量增加达650%,公募基金经理人员数量翻了三倍。

与此同时,西部利得基金也获得了良好的投资业绩,据海通证券和银河证券数据显示,至2019年末,西部利得近2年权益类产品绝对收益行业排名前1/4,近3年固收类绝对收益行业排名前1/4。

小公司生存难是基金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西部利得基金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突围,实现快速发展?中国基金报记者日前专访了西部利得基金总经理贺燕萍,她坦率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贺燕萍表示,公司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几点:一是根据理财市场的变化,将公司定位为基础产品供应商,在公司内部确定了以绝对收益理念为核心,以投资的语言为公司内部统一语言,重点布局固定收益+和指数类产品,并在此基础上拓宽基础产品线;二是聚焦长期价值创造,赢得投资者的信赖;三是致力于投研团队的持续成长,投研能力的不断提升;四是高度重视风控合规,严防风险。“理念、保障、产品、队伍,这四个因素就像花朵里四片不同的花瓣,加上外部大环境的阳光,和时间的积累,就能开出美丽的花朵。”她说。

坚持绝对收益理念 完成普惠金融使命

贺燕萍深知,基金公司是凭借产品生存的行业,市场的接纳、监管的认可、股东的信任,靠的就是公司产品的规范运营,而考量资产管理人能力的就是产品的业绩。“如何让管理的产品有一个稳定的业绩,就涉及到产品设计的合理性和产品管理的责任心问题,核心就一个字‘爱’,管理者在意、关爱产品,就会更注重其收益率和回撤,收益率要有竞争力,回撤要可控,确保不能出现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贺燕萍把公司的产品比喻成一个符号,这个符号代表着公司的形象,展现在不同渠道不同客户面前,只有好的符号,才能得到持有人的信任,持有人才会越来越多。

因此,贺燕萍上任初始,便确定了以“绝对收益”为公司产品的发展方向,并在固定收益类产品上大举发力。2016年全年,西部利得基金共计发行新基金17只,初步形成了涵盖货币基金、二级债基、新股申购灵混基金在内的绝对收益产品线,其中部分产品已经成为公司的王牌产品。“西部利得的每只产品都坚持绝对收益,注重控制回撤,有坚持有控制终于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对于绝对收益,贺燕萍也有着自己的见解。她表示,随着市场有效性越来越强,随市场波动,绝对收益产品力求获取的,是与产品策略目标吻合的收益。她告诉记者,绝对收益的获取,是在对行业和公司有着明确认知的前提下,在充分考虑风险和收益的情况下进行布局,通过时间换空间,获得公司价值被大众认可过程中的增值回报。“赚取回报是初衷,但必须基于严格的风险控制前提之下。”她说。

公募基金作为投资门槛低、申赎便利、信披最透明的大众理财工具,已经成为老百姓分享资本市场成长硕果、争取财富稳健增长的重要投资方式。贺燕萍表示,大力发展绝对收益产品,对公募基金完成普惠金融的使命有相当积极的意义。

做基础产品供应商   四大类八大策略多线迸发

贺燕萍告诉记者,绝对收益的投资纪律是西部利得基金的逻辑和理念,有了逻辑和理念,就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近年来,西部利得选择固定收益增强和指数增强类产品进行专注投入,深耕特色细分板块,一步一个脚印打好基础。她表示,固定收益+和指数类产品在市场上有较大的需求,是资产配置中的底层资产,就西部利得基金当时的发展现状而言,是立足生存再谋发展的最佳选择。

贺燕萍认为,产品的市场竞争更应该坚持“长板理论”,在应对竞争时要把长板做得更长,而不是把重点放在补短板上。她举例说,西部利得的基础产品在经过几年的发展后,已经在市场获得了一定知名度,回撤和回报表现形成其产品标签,现金管理、固定收益和指数类产品成为资产配置的优选产品,这是西部利得的长板,值得公司持续深耕。这也是西部利得在群雄追逐的公募基金市场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贺燕萍表示,四年来公司致力于成为基础产品供应商的目标一直没变,在这个定位下,西部利得在产品类型和策略上不断地进行着完善和丰富。因此,公司在大力发展固收+和增强指数基金的同时,也在投资、研究、运营、产品、市场等方面持续投入,已经可以支撑起固定收益、固收增强、量化指数、主动权益类四大类八大策略的多线迸发。目前四大类八大产品策略的核心人员已经全部到位,这些业务领军人员将是公司产品策略的创造者和推动者。

贺燕萍认为,西部利得未来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推陈,将市场上有且成熟但公司之前没有的产品推出,二是出新,基于对资本市场和行业发展趋势开发和推出新的交易策略产品。她表示,随着跨市场、多交易品种的不断推出,工具型产品的市场空间会越来越大,ETF产品作为成熟的工具型产品,需要管理者在运营管理上下细工,没经过严谨的调研和对产品的研究和预判,就直接拿市场验证指数标的有效性,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对投资者也可能造成不利影响。“西部利得在ETF方面的策略是小步慢跑,通过严谨、科学的标的筛选,通过有效的市场调查,甄选出优质指数。”她说。

关于近期的公司战略,贺燕萍表示,今年,在复杂的内外环境之下,西部利得在产品布局上将保持稳健态度,适度增加偏股混合和权益类产品发行,继续完善和夯实公司的基础产品线,守初心,为服务实体经济和普惠金融尽绵薄之力。

搭建人才梯队 推动投研一体化

“投资管理过程的体系化、精准化是西部利得的投研体系的核心。”贺燕萍介绍说,目前公司投研条线有员工近50人,按照所管理产品类型,划分为固定收益、权益投资、量化投资、混合资产投资四个组别,据她介绍,西部利得团队特色是年轻化和自主培养,很多业务骨干是在公司自己的平台上成长起来的,交易员、研究员出身的基金经理、投资经理占比很高。

她认为,投研一体化体系是资产管理公司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西部利得固收业务已经相对成熟,所以公司决定在固收领域先行试点投研一体化系统,在保持职能独立的基础上实现信评体系、投资策略体系、交易体系的协同交互。

 她认为,基金公司想真正实现投研一体化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西部利得也如是,计划分布实施,先行完成固收投研一体的模式初建。

据介绍,西部利得公司的团队还是比较稳定的,人员离职率相对比较低。贺燕萍表示,公司倡导船文化和IT文化,希望通过合作共享,实现人员、产品、客户的高效沟通,提高经营效率;西部利得基金提倡员工一日三问:“今天你微笑了吗?今天你用心了吗?今天你的工作比昨天有进步了吗?”

雪莱说:“有了笑,人类的感情就有了沟通。”平等透明的公司文化,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加盟西部利得基金,人才梯队的搭建将支撑西部利得的持续稳步发展。贺燕萍在总结归纳西部利得的选才理念时说:“公司对人才的要求是:专业务实、年轻热情、共享协作、具有持续学习能力,同时热爱投资并愿意把投资当成事业。”

打造共享协作的“船文化” 积累中坚力量

“希望组建一个理想目标一致、投资能力专业、品行操守优秀的团队,不仅能在市场中生存和竞争,也能以创新精神打造特点鲜明的标签服务于投资者。”这是贺燕萍加盟西部利得基金之初时,和公司管理团队达成的一致观点,充满理想的色彩。

对于西部利得今后的发展,贺燕萍认为,2020年对西部利得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周期的起点,经过四年的发展,公司完成了从初创期的基建工作,从公司理念、制度流程、投研框架、产品、人员、市场认知度、渠道建设方面都有了一定基础。现在要进入成长初期,各项指标将再上新台阶,要进一步提高公司管理规模,持续打造公司特色,在公募基金赛道上刻画出西部利得基金的鲜明特点。

“无论对标国内还是国外同行,我们都有很大学习和进步的空间。”贺燕萍指出,资管行业在中国还是个朝阳行业,无论广度还是深度都远远不够。贺燕萍向记者透露,当前最主要的工作有两点,一是让公司中层清晰地了解企业发展目标,同时认识到自身发展的不足,不满足于过去几年取得的成绩。二是塑造公司持续增长的基因,持续激发员工爱岗敬业内驱力的提升。内驱力是每个个体在活动中把自己的各种需要与满足其需要的目标和行动联系起来,共同发力,达到满足集体需求的作用力,只有具备了很强内驱力的管理者、部门以及团队,企业才能保持持续成长的能力。

公司管理团队正在努力打造西部利得基金的“船文化”,核心是共享和协作,一条船能否扬帆远航,一定是各个岗位齐心协力的结果,公司的进步源于每位成员的向上之心和成员间互为支撑的力量。她用船长对大副二副三副在专业上授权作比喻,强调在管理上授权的重要性。“充分信任每个环节最专业的人,公司才能够更加优秀。”贺燕萍说;“企业文化建设的落脚点是人,公司的使命、愿景、理念、宗旨,亦或是工作方法,都要通过员工去实现,不断实践和验证我们行动方法的有效性,并持续推动向前。我们的目标是基业长青,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传承,优秀的团队也可以传承。”

西部利得公司的中层干部有一个工作群,群名是“中间力量”,中间者承上启下,只是一个物理位置;经过四年的发展,“中间力量”已经成长为“中坚力量”,未来希望这些公司的中流砥柱能更好地发挥架海金梁的作用,成为公司各业务流程的衔接者,更是设计者、指导者和实践者。“虽然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只要路选对了,就不怕路远,因为路的尽头还是路,只要我们愿意就可以一直走下去”。

怀工匠精神 为投资人负责

股东的信任,是西部利得能够快速成长的重要因素。目前,西部利得两大股东分别是西部证券和利得科技,出资比例分别是51%和49%。贺燕萍表示,股东的信任,是经营团队放心努力耕耘的保障,同时公司经营业绩和产品业绩两条收益率曲线也是持续获取股东信任的条件。“从2015年到现在的四年多时间,西部利得新一届经营团队在股东的信任支持下,完成了投资理念的明确、各项制度的完善、人员队伍和基础系统的构建,得到市场合作伙伴和基金评价机构的认可。”她说。

随着国民财富的增值,整个资管领域的格局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资管产品规模合计超过百万亿元,宏观经济稳增长带来财富积累,人口老龄化促进向金融资产转移,互联网等提升技术创新,全球负利率环境加大资产波动率,不动产投资收益边际效益递减,居民资产管理进入了最迫切的时代。另外,在大资管时代,需要基础产品供应者,更需要有独特的投资逻辑。面对丰富多元的金融产品以及投资标的数量的增加,更需要专业的团队和量化的技术。

西部利得基金的愿景是“做投资者信任的财富管理专家”,“信任和专业是我们很看重的,我们的目标是依靠专业精神和能力成为资产管理领域的佼佼者。”贺燕萍表示,西部利得基金提出了“怀工匠精神,为投资人负责”的公司使命。“西部利得一直在做的一件事,就是以专业精神专注于一件事,以期达到为客户的资产保值增值。只有当公司自身具有穿越周期的能力,才能真正聚焦真实和长期的价值创造,真正赢得投资者的选择和信赖。”

提升客户体验是应对挑战的最大法宝

中国基金报记者:在你看来,公募基金行业未来面临的挑战是什么?应该怎么应对?

贺燕萍:在市场监管和技术升级的两大驱动力作用下,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正呈现出两类竞争格局的变化:在持牌许可的体系管理下,以银行理财子公司为主的一批“熟悉的陌生人”正在改变渠道合作模式,以自身资源和渠道优势为特色展开竞争;在技术驱动下,“墙外的竞争者”正在实现跨界竞争,从技术和商业模式的角度对现有行业格局施加影响。以中国资管行业为例,“墙外的竞争者”有雪球、同花顺等原行业的技术提供商,还有蚂蚁财富、京东智投等新进者。另外,一批传统的金融机构也开始依靠技术赋能和人工智能,组建新的平台参与竞争,如平安一账通、广发贝塔牛和嘉实基金金贝塔等。

正如前十年零售、物流等传统行业的变化趋势一样,当行业的渠道优势和客户资源格局被打破,竞争的核心便越来越聚焦于对客户体验和客户价值的争夺。技术变化改变了过去对资源和渠道的门槛限制,谁能够更好地服务客户,给客户提供更多的价值,谁就能以更大概率在竞争中胜出。

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入场意味着过去客户销售的渠道壁垒已经不复存在,从业者必须寻找自己的优势领域和特色产品,通过市场化的差异定位来竞争。智能投顾带来的效率提升、成本降低和客户门槛剔除意味着机构在客户面前一视同仁,服务收费价格日趋透明,公募基金等传统机构更应该积极寻求自身业务同科技的结合,利用技术赋能进一步降低自身成本,强化自身优势来增加提供给客户的体验和价值。例如拥有传统投研能力优势的公募基金,更需要智能投顾和金融科技来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原有优势和特色,给客户提供更多价值。

无论是新进入者、颠覆者还是原有的从业者,技术赋能给资管行业带来的平台化趋势有两种倾向:一方面规模效应越来越明显,在体量和积累上的强者优势会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给客户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也呈现越来越多碎片化和定制化,更多的细分市场份额会不断被发掘。对于传统资产管理行业机构来说,找到自己原来的优势和差异化竞争定位,利用技术和平台赋能消除业务壁垒,直面客户并给客户提供更好的体验和更多价值,是未来的竞争趋势。

今晚7点

来西部利得匠心策略会,看下半年投资机会

参与方式:

险提示:基金投资需谨慎,本次策略报告会观点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招徕、投资产品要约或投资建议,亦不同时适用于所有投资者,提示注意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