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评论 >

一夜熔断20次,3天涨1480%!胶片大王摇变“新药神”

2020-07-30 17:57:28来源:象树资产

牛市第二阶段上攻蓄力中?军工、医药等牛股倍出,牛市情绪仍在,你还不上车?点击立即开户,3分钟极速响应,专属福利!助你“稳抓赚钱时机”!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就是这家拥有140年历史、一度陷入破产阴霾的昔日胶卷大王,成了最近两天全球资本市场最关注的焦点。

所谓疫情改变命运,这一点在柯达身上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昨夜美股市场上,柯达的股价再度暴涨逾318%,盘中20次触发熔断,一度涨至59.98美元的高点,涨超650%,创7年新高。从7月27日开盘2.13美元到29日收盘33.20美元,3天累计上涨1480%,市值暴增13.6亿美元。

柯达股价狂飙主要源于其与美国政府达成的一项协议。7月28日,柯达公司表示根据《国防生产法案》,公司获得了7.65亿美元(53亿人民币)的政府贷款用于仿制药生产,其中包括特朗普曾吹嘘能用于治疗冠状病毒的抗疟疾药“羟氯喹”。

据Robintrack数据,在过去的24小时内,有20000多名Robinhood用户将柯达股票添加到其投资组合中,使该股成为该平台迄今为止最受欢迎的股票。

美国联邦政府为何选择了柯达?

在智能手机/相机崛起、胶片时代逐渐远去的时候,老牌胶片企业伊士曼·柯达公司(Eastman Kodak Company)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重回大众视线。

美国当地时间2020年7月28日,美国国际发展金融公司(U.S.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Finance Corporation,DFC)与柯达共同宣布,前者向伊士曼·柯达公司提供7.65亿美元的贷款以支持推出Kodak Pharmaceuticals业务部。这个新部门将生产关键药物成分。

这是依据美国《国防生产法》发放的首笔贷款,旨在帮助加快可治疗多种疾病的药物在美国国内的生产,降低美国对外国供应来源的依赖。

美国有关部门称,柯达药业部门开工后,美国新冠药品所需的1/4药物活性成分都能在这里生产出来。

(图源:DFC官网)

根据美国食药监(FDA)的定义,柯达制药公司将生产关键的药物成分,这些成分已被认定为必要的,但已陷入长期的国家短缺。虽然美国消费了世界上大约40%的用于生产仿制药的大宗成分,但这些原料中只有10%是在美国生产的。

DFC的贷款将通过支持重新调整和扩展柯达在纽约州罗切斯特和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的现有设施所需的启动成本,包括整合持续制造和先进技术能力,来加快柯达的上市时间。值得一提的是,明尼苏达州目前是一个“摇摆州”,大选投票意向不明确。

一旦全面运作,柯达制药公司将有能力生产25%的活性药物成分用于非生物、非抗菌、非专利药品,同时支持360个直接就业岗位和另外1200个间接就业岗位。有消息称,其中包括抗疟疾药物羟氯喹,也包括抗新冠病毒的原料药。

美国联邦政府为何选择了柯达?

柯达拥有庞大的工业设施,包括1600万平方英尺的制造空间、实验室、仓库和办公室、88个批量生产反应堆,现场发电厂和蒸汽供应,同时在有机化学制造方面拥有较长时间的经验。按照设想,柯达的设施预计最多能够生产仿制药所用原料药的25%。

同样的转型轨迹,我们也在拜耳公司 、3M公司和富士胶片等巨头身上看到过。这些公司都成功地从精细化学品行业过渡到制药业。

(图源:柯达官网)

"柯达时刻"曾经是照片摄影的代名词,而如今对制药领域的发力标志着该柯达公司正在转变。

柯达首席执行长Jim Continenza表示,柯达正在进行有效的转型,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公司的药品原料生产将占到其业务的30%至40%。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柯达历史上首次涉足医药行业。早在上世纪90年代,如日中天的柯达就曾参与诸如阿司匹林的生产,但在1994年公司将医药业务以29.25亿美元打包出售给了SmithKline Beecham,后者与葛兰素威康合并成为了今天的葛兰素史克。

"我们在药物和高级材料生产方面有悠久的历史——远远超过100年,"Continenza补充说,柯达现有的基础设施使该公司能够"迅速启动和运行"。

柯达将利用这笔资金生产用于仿制药的“起始原料”和“原料药(活性药物成份)”——目前,美国人消耗着全球大约40%的仿制药原料供应,但只有不到10%的仿制药生产是在美国进行。按照特朗普的说法,“这是将制药业带回美国的一个突破”。

新冠疫情暴露了美国在这方面的短板。早在疫情爆发之前,该国就已经有许多仿制药供不应求,但疫情加剧了供应的短缺,包括一些镇静剂、麻醉药,还有被特朗普所吹嘘的、争议较大的抗疟疾药物羟氯喹(福奇曾指出羟氯喹对新冠病毒无效),以及牛津大学研究发现的对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有效的地塞米松。

业内人士认为,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之下,获得政府巨额贷款,对柯达来说是转型仿制药生产行业的一次良机。

相机行业曾经的霸主

(图源:柯达官网)

提到Kodak柯达,许多80后可能还记得90年代非常经典的“留下精彩每一刻”的广告。

1892年柯达公司诞生,到1996年,柯达公司拥有超过14万名员工,它的市值达到了280亿美元,它占据了美国85%的相机市场,2012年柯达申请破产保护。

从诞生到巅峰,柯达用了近百年时间,而从巅峰到谷底,它只用了不到10年时间。

柯达的高管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种一开始只有0.01像素的低分辨率的数码相机会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给自己带来致命打击。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越来越多,柯达开始艰难生存,到了2007年,它就无法盈利了,随后一年iPhone诞生,由手机拍摄的照片开始井喷,用柯达拍摄的照片数量直线下降,2012年1月柯达正式申请破产保护。

柯达历史回顾:

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创始人伊士曼用他的专利生产了“摄影干版”,就是柯达公司的前身。

1892年,公司更名为伊士曼柯达公司,并在此后的近百年的时间里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影像产品公司,占据了全球胶卷市场三分之二的份额。

1994年,柯达快速冲印进入中国,并在之后的几年里陆续开设了八千多家门店。

到1996年,柯达在全球拥有超过十四万名员工,市值高达280亿美元。

然而自2004年以来,柯达几乎每年都在亏损。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柯达只有2007年是盈利的,因为那年它出售了大量资产。当时,柯达先是出售了数码相机业务,之后又以二十五亿多美元的价格出售了其支柱业务——医疗成像。同年,柯达将其所持有的乐凯股份出售给了广州的一家公司。

从2011年开始,柯达多次传出破产消息,其股价急剧下降,其市值从1997年的三百一十亿美元跌至二十一亿美元。到去年,柯达的市值已降至1.28亿美元,下降了99.6%。而截至目前,柯达的市值只有1.06亿美元了。

2012年,柯达正式申请破产保护。据悉,当时柯达的资产为五十一亿美元,负债达六十八亿美元。并宣布停产数码相机、录像机、数码相框等产品。

柯达在100多年的时间里拥有超过10000项专利。1975年,柯达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

上世纪九十年代,索尼、佳能和尼康等如今的巨头开始进入数码相机领域,而柯达仍不愿放弃利润丰厚的胶卷业务。

1998年,胶卷业务开始萎缩,但柯达的决策者仍然不敢发展数字业务,于是就错过了转型的最佳时机。

2000年以后,全球数码市场迅速发展,而胶卷的需求却以每年百分之十的速度不断下降。

2003年,柯达的胶卷销售业绩急剧萎缩,其影像部门的利润从2000年的一百四十三亿美元暴跌至不到四十二亿美元。也是在这一年,柯达才宣布放弃胶卷业务,将发展中心转到数码产品上。但直到2009年,柯达才正式停产胶卷。

成功“跨界”,百年柯达“起死回生”

从2013年退出破产保护、重新融资上市后,柯达就开始了自己的“跨界”之路,被迫进行了一系列转型尝试,包括进军打印机、做电影胶卷,还一度与加密货币扯上了关系。

2017年,这个曾经的胶卷大王开始做杂志。它推出了名为《Kodachrome》的艺术杂志,随后,柯达开始进军时尚圈。它先后与Forever 21、H&M等品牌进行合作,推出了一些非常“柯达风”的联名产品,赶了一回复古潮。之后,柯达又和滑板品牌Girlskateboards合作推出了联名滑板。

除此之外,柯达在电子产品领域也进行了尝试。2016年,柯达推出了自己的手机。

在2018年初,柯达宣称将和Wenn Digital合作发布柯达币,并称柯达币是“一种以图片为核心的加密货币,将助力摄影师和代理机构在图像版权管理上有更多的控制权”。当时,在区块链被炒得如火如荼的背景下,这则消息也曾令柯达股票“诈尸式”起跳,当日股价翻倍。

据柯达财报,其2019年收入为12亿美元,同比减少7800万美元,净利润为1.16亿美元。2020年第一季度合并收入为2.67亿美元,同比减少约2400万美元,净亏损为1.11亿美元,季度末现金余额为2.09亿美元。

(图源:柯达官网)

柯达执行主席Jim Continenza当时对财报的评价是,“柯达员工已经接受了大流行的挑战,继续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服务,并重新分配资源来生产用于洗手液的异丙醇,并使用我们的ESTAR胶片基地生产口罩。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我们的计划,以期将数字印刷翻倍,推出令人兴奋的新产品,并重新调整业务以专注于客户。”

看来这个新业务要变成生产药物了。2016年,柯达开始生产药品原料。除了传统的胶印业务,柯达的业务中其实还包括提供各种材料和化学,覆盖包括医药中间体、航空航天、生物燃料、化妆品、定制和特种化学品、国防与核能、电气元件、食品/营养保健品、影像学、光伏发电、薄膜电子等产业领域。

没有任何人会想到,新冠疫情之下,柯达这家百年老店会以如此戏剧性的方式迎来新生。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不代表象树资产观点。文中涉及的内容与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