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资讯 >

高端访谈|卢锐:中小企业要着力提升抗风险能力

2020-07-21 14:21:12来源:佛山在线

核心提示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力量,佛山作为民营经济大市,中小企业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但在疫情冲击下,不少中小企业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和生存压力。在疫情呈现全球性多点爆发的背景下,中小企业该如何摆脱发展困境,尽快走出疫情危机影响?经历这次疫情后,中小企业可以从中获得哪些经营管理启示,从而提升应对不确定性风险挑战的能力?围绕这些问题,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金融系教授卢锐接受了佛山日报《理论周刊》的专访。

专家简介

卢锐,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全国金融系统青联委员,工信部中小企业局企业微课导师,中山大学和长江商学院EMBA、清华大学EDP项目主讲教授,中大紫荆教育总经理,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者,兼任多家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独立董事。

1、对未来不确定性风险要有充分预见

疫情在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快速蔓延,将对全球供应链安全带来重大冲击,我国制造业供应链体系也可能由此面临很大改变。对于这种高度不确定性风险,我们要有充分预见,并做好积极应对。

《理论周刊》:疫情全球性爆发给中小企业带来怎样的影响?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最大挑战是什么?

卢锐:中小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对稳经济、稳就业、稳预期有着重要作用。但因资金、技术、管理等因素制约,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相比大企业而言普遍较弱,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给广大中小企业带来了很大压力,包括经营压力、财务压力,乃至生存压力。

二三月份时,大家普遍认为上半年就可以结束疫情影响。但目前疫情在全球很多国家蔓延,疫情的影响很可能延续到下半年甚至更长。这种态势下,原本就比较脆弱的中小企业,尤其是那些固定成本高、人员密集度大、进出口占比高、产业链依赖国际市场的制造业、服务业,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目前,中小企业遭遇的最大挑战,主要体现在疫情直接导致的订单减少,以及供应链中断导致的产能下降。这直接带来了企业的亏损和现金流危机。根据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境外持续恶化的疫情,未来世界经济格局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未来的经济复苏或将经历不短的过程。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正在兴起的去全球化势头,将对全球供应链安全带来重大冲击,我国制造业供应链体系也可能由此面临很大的改变,尤其是核心部件供应商以及客户的变化、物流交通的受阻及其成本增加等,对企业的影响非常大。对于这种高度不确定性风险,我们要有充分预见,并做好积极应对。

佛山是制造业大市,企业数量众多,成长型、涉外程度高的出口型企业也不少,如何应对疫情危机和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变化带来的影响,是企业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2、中小企业应对危机必须两条腿走路

中小企业一定要时刻关注并充分利用好政府的减税、减租、减息、续贷、补贴等普惠性扶持政策,鼓励金融创新政策以及针对特定行业发展的引导性政策。

《理论周刊》:针对目前疫情发展形势和中小企业发展困境,中小企业该如何尽快走出疫情危机?

卢锐:中小企业走出疫情危机,必须两条腿走路。一是紧紧依靠政府。在重大突发公共危机面前,政府的救市作用、政策作用还是很大的。各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以及提振经济方面负有最直接和重要的责任,中小企业一定要时刻关注并充分利用好政府的减税、减租、减息、续贷、补贴等普惠性扶持政策,鼓励金融创新的政策以及针对特定行业发展的引导性政策。二是积极自救。尽管政府出台了很多帮扶政策,但这些政策的力度、作用时效不一定能够匹配所有企业的资金需求并及时产生效果。因此,企业开展积极的自救成为关键。

企业如何自救?首先要有积极的心态。经营者自己有信心和好的状态,才会影响到员工、客户、供应商,产生积极的效果。二是要科学有效防疫,疫情控制不好,直接影响复工复产,欲速则不达。三是重视合作。在危机面前一定要重视合作,包括与员工的合作、与供应商的合作、与客户的合作、与同行的合作,以及与社会机构的合作,一定要重视沟通、磋商机制的运用。四是变革创新。企业要适应环境变化,包括数字化转型,把业务从线下转到线上;包括产品业务结构的调整,比如餐饮业,做堂食不行,就要转卖原材料、卖半成品;包括敏捷制造,比如美的、格力、比亚迪等转产口罩。五是实施极限式财务管控。要综合利用各种资源,来改善现金流,避免资金链断裂。其中一项最基本工作就是评估现金流的可持续性,如果是现金危急企业,这时一定要想办法增收节支、现金为王。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现金流充裕的企业,疫情不是挑战,而更多是机遇。因为危机来临时,正是低价并购其他企业、开展研发创新的最好机会。

《理论周刊》:佛山是民营企业大市,中小企业众多。从政府层面看,该提供怎样的政策条件和发展环境,帮助中小企业尽快走出疫情影响?

卢锐:作为政府,一是要给民众信心。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确保疫情的有效防控。疫情防控工作不能出现漏洞,因为一旦出现大的反弹,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复工复产进程。同时,要保障民生物资的充足供应和储备。

二是促消费。疫情影响下,出口拉动的作用十分有限,这时要更加重视内需拉动,要充分挖掘、释放内需,可以考虑发放现金、购物卡、消费券,或者提高生活补贴,以及鼓励消费金融、消费信贷等等。

三是恢复供应链。要重点研究城市支柱产业、重点产业的产业链恢复问题,要研究产业链里面的核心企业存在什么问题,比如美的、碧桂园等巨无霸企业,本身就是一个生态系统,要对这些核心企业进行研究、扶持,把这些企业的问题解决了,就会带动、影响一大片企业。

四是落实优惠政策。前段时间各级政府出台了很多企业帮扶政策,包括税费、社保、房租的减免缓等等,现在要一一检查对照,看有没有落到实处。另外,在地方财力许可的情况下,还应考虑加大对中小企业的税费减免力度。

五是帮助企业自救。企业自救过程中一定会遭遇很多困难,政府要努力营造一种全社会同舟共济的氛围,包括鼓励协会多发挥作用,鼓励民营房东积极减免房租,鼓励企业员工与企业主共渡难关等。同时,要研究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资金问题,包括帮助企业进行债权、股权融资,并研究贷款、债券等融资手段的担保、抵押解决方式。

六是发展直播电商。通过这次疫情,大家都意识到直播电商是能够帮助中小企业实施商业模式转型的重要工具,政府要趁机助推这个转型过程。最近广州就出台了直播电商发展行动方案,推进实施直播电商催化实体经济的“个十百千万”工程,打造全国直播电商之都。

七是积极参与国家新基建项目。通过投资拉动内需,是政府提升经济动力的基本手段,地方政府要努力参与其中,给地方发展注入活力,给中小企业创造订单和员工就业机会。

3、重视打造高收益内功深储备足的经营体质

作为企业,一定要追求这样一种能力:当环境好时,企业可以顺着大势成长;当环境不好时,也因为有充分的准备,可以抓住危中之机,获得未来更大成长的机会,在危机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理论周刊》:这次疫情危机给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哪些启示?如何提高中小企业免疫力和抗风险能力?

卢锐:一是要强化风险意识。过去很多中小企业风险意识不强,这次重大黑天鹅事件给了企业很大的教训。在没有业务、没有订单的情况下,企业还要应付各种支出,确实给了经营者很大压力。经历这次疫情后,经营者一定要更加重视风险,加强危机管理和风险管理。

二是重视财务管控。资金管理是企业最核心的工作,一个企业成功的原因可能很多,但失败的原因,绝大部分都跟资金有关,最终表现为资金链断裂。怎么保有充裕的资金,对企业而言,任何时候都是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三是具备灵活应变能力。现在越来越多企业倾向于轻资产运营,尽量减少固定资产,增加流动资产。这样的资产结构和成本结构,有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灵活应变能力,包括敏捷制造能力。当市场不确定性增加时,那些拥有大量固定资产的重资产公司会面临巨大压力,而轻资产公司机动灵活应变能力强,有较好的化解降低风险的能力。这次疫情中,很多企业都转产做抗疫产品业务,体现了非常好的灵活应变意识和能力。

四是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经过这次疫情,企业要更加重视与员工关系和企业文化的建设。稻盛和夫的京瓷公司,每次遭遇重大危机时,员工、工会都会主动提出减薪,与企业共渡难关。这种局面的得来,与长久的企业文化建设分不开,与公司平时对员工的重视分不开,与公司“为员工谋幸福”的经营理念分不开。

五是要重视行业生态维护。疫情发生后,产业链、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直至整个行业,无一不受影响,因为这是一个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所有环节或参与者最后一定要走向合作。因此,要十分重视供应链生态系统的维护、行业共生机制的建设。

六是要重视商业模式的设计和调整,比如同是餐饮企业,西贝以堂食为主,而海底捞除了堂食,还兼卖各种原材料、半成品,线上销售的比重相对较高,在这次疫情危机中海底捞的抗打击能力就比西贝强很多。

七是要打造高收益、内功深、储备足的企业经营体质。

高收益。一个企业,平常就要研究如何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高的产出,努力提升自己的毛利率、净利率。平常要重视内部财务分析,专注做好核心业务,把资源投入到回报率最高的业务上。杰克·韦尔奇刚进GE时,整个公司经营着130多个事业部,平均每个市值不到1亿美元,后来在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有计划地放弃”建议下,只留下12个最核心的事业部,但这12个事业部都做到了行业顶尖水平,平均每个市值高达400亿美金,打造了企业高收益的典范。收益高的企业有充分空间可以消化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

内功深。主要体现为治理和管理能力强,效率意识、创新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强。如果说高收益是一个外在的财务指标,优秀企业的内在体现就在于其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企业平常就要努力修炼内功,提升素质,提升效率。企业经营追求的一定是效率、效率还是效率。

储备足。企业资产的现金含量要高,资产负债率要低。正如李嘉诚认为资产现金含量不能低于30%,曹德旺认为经济不好时资产负债率不能高于30%。储备足,还意味着出现问题时可以灵活调度的资源要多,比如有可用的银行授信额度,有广泛的社会资源作为储备,包括股东、管理层以及员工的社会资源,以及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关系、与政府的关系、与大企业或大客户的关系,等等。有这些可灵活调度的资源,当外部环境发生巨变时,企业仍然能保证基本的现金流。

企业只有打造高收益、内功深、储备足的经营体质,才能应对未来高度不确定的发展环境。未来的这种不确定性一定会变得更强,所以,对企业来讲,竞争的压力、经营的挑战一定也会更大。但不管什么环境,总会有一些企业脱颖而出,基业长青。怎么做到这一点?关键就在于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各种变化来进行不断的调整。

当前环境下,企业要做好应对未来国际格局大调整的准备,梳理企业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找到主要的风险点,避免因某一两个客户或供应商“卡脖子”的情况,提升风险管理和自我生存能力。作为企业,一定要追求这样一种能力:当环境好时,企业可以顺着大势成长;当环境不好时,也因为有充分的资源准备,不仅不会出现困境,相反还可以抓住危中之机,获得未来更大成长的机会,在危机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原标题: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卢锐:

中小企业要着力提升抗风险能力

来源|佛山日报

采写|记者叶小青

制图|杨晓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