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品牌 >

文化坝子上舞出幸福生活 凉山锄头湾村好“燃”好“炸”

2020-11-13 13:01:42来源:佛山在线

入夜,是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乔瓦镇锄头湾村最“燃”最“炸”的时候。

几乎每晚,50岁的村妇联主席、村锅庄舞蹈队负责人王乔米都带上音箱,招呼村里的姐妹们到村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坝子嗨起来。她穿着黑色镶彩色边的藏族舞蹈服,调试好音箱,熟悉的藏族舞曲随即响起,村民陆续聚集起来,默契地摆开阵形,不一会儿就差不多有100多人。

跳舞的间歇,她和姐妹们还总是见缝插针做宣传,“脱贫攻坚”“控辍保学”“禁毒防艾”“养成健康卫生习惯”……藏族阿姐们大多语气爽朗,嗓门洪亮,句句声入人心。

“木里”一词,在藏语里是美丽、辽阔、深远的意思。虽然位于香格里拉生态旅游核心区,不过与美丽的名片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曾经的木里贫困面宽、量大、程度深,贫困发生率高,曾被确定为深度贫困县。经过佛山等地的对口扶贫协作,今年3月,木里成功脱贫摘帽,绽放新颜。一处处文化坝子上的歌声、掌声、喧哗声在延绵不绝的崇山峻岭中回荡,也见证了木里人民的幸福生活。

从灶台到坝子

脱贫主妇舞出生活新气象

木里是全国仅有的两个藏族自治县之一,藏、彝、汉、蒙古等21个民族杂居。在总人口5000多人的锄头湾村,就有藏、彝、蒙古、苗、布依、纳西等8个民族。在物质生活改善的同时,如何做好基层治理,潜移默化地改变村民的精神风貌?“接地气”的锅庄舞蹈队,是广东(佛山)对口凉山扶贫协作工作组驻木里县工作小组开出的善治之策。

锅庄舞,藏语意为圆圈歌舞,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47岁的杨七斤就是爱好者之一。多年里,她和村里10多人组成兴趣小组,没有统一的服装,也没有规范的组织,只是每逢村里有人婚丧嫁娶就去舞一段。杨七斤还记得,以前的锄头湾村连条好路都没有,到处都是泥土,她们想跳舞时,只能在哪家园子里找个空地跳。用手机或者摩托车放舞曲,没一会儿就没电了。

2019年,广东(佛山)对口凉山扶贫协作工作组驻木里县工作小组组长胡安泉支持这支队伍置办了音箱、服装,鼓励她们把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带给村民。

彼时,锄头湾村在扶贫协作中村容村貌大变样,不仅实现了藏族新居全覆盖,还引入了中国木里药王谷·党参园等中草药种植与加工等项目。眼看着生活越来越好,村里家庭主妇的意识也改变了。

陈文明在今年3月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户,村里的党参园项目落户后,她把家里的土地流转出去,还和丈夫在党参园当管理员和打零工,去年收入有三四万元。“我现在真的很幸福,跳舞心情特别好,身体也好了。”去年至今,陈文明基本每晚都准时到文化坝子上“打卡”。

锄头湾村锅庄舞蹈队在文化坝子上舞蹈。 /佛山传媒集团融合报道组记者范仕杰摄

“现在我们家家户户都有网络,我有空就上网看视频,两三天就能学会,然后就教她们一起跳。”杨七斤如今更成了舞蹈队的核心人物,她带着队员学习的舞蹈有上百支。让她心里最美的是,村里一位老人告诉她,“自己跳舞多,高血压都好了!”

巾帼助力基层善治

文明新风进村入户

在广东(佛山)对口凉山扶贫协作工作组驻木里县工作小组的指导下,锄头湾村还充分利用舞蹈队宣传聚集效应,在文化坝子开展感恩教育、政策宣传、农技夜校等活动。

“我们村以前没有硬底化道路,村干部都靠骑摩托车、步行,一个文件要传达通知起码两个星期。如今村民自发到坝子唱歌、跳舞、接受宣传教育。”锄头湾村党支部书记杨福广说。

与此同时,村妇联还依托锅庄舞蹈队成立妇女互助队、妇女健康卫生队等。

“我们每位队员都是随叫随到,大家都觉得能过上幸福生活是得到党和国家的帮助,得到佛山的帮助,村里有事我们义不容辞!”王乔米说,每天晚上舞蹈队都聚集在文化坝子上跳舞、唠家常,大家还建了个微信群,“一起商量我们明天要做什么,去哪家开展卫生突击检查,哪家有困难要帮助。”

除了宣传政策,舞蹈队还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土办法”。“比如在推进‘十大洁美家庭’活动的时候,有些家庭不愿打扫家里卫生,我们舞蹈队就动手帮他们干了。叠被子、洗厕所、甚至帮老人洗澡。一次两次之后,他们自己就不好意思了,慢慢开始主动打扫。”王乔米说。

在胡安泉看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层善治“药方”,在少数民族地区更彰显出优越性。“让当地人做当地人的工作,避免了很多民族、文化、语言上的隔阂。”

锄头湾村原本是木里的软弱涣散村,自从有了舞蹈队,妇女们打牌的少了、跳舞的多了,邻里之间串门子多了,民族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村、示范村。

在舞蹈队队员王桂芬的带动下,她的丈夫杨正清也成了锅庄舞蹈队的“编外”人士,不仅积极支持她跳舞,还总是陪着她跟进村里的志愿活动,累活重活总是抢先一步,此前他们家也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我们村的农民真的是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他说。

记者手记

精神文明建设成就脱贫攻坚新风景

在凉山,木里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从地理环境来看,木里地处凉山州西北部,是离州府最远的地区,它与青藏高原连接,平均海拔在3100米左右,超过海拔4000米的高山就有900多座。连绵不绝的山脉孕育了人迹罕至的广袤原始森林,木里不仅是中国第一大林业县,更是长江源头水源涵养地。

从人文环境来看,木里是全国仅有的两个藏族自治县之一,藏、彝、汉、蒙古等21个民族杂居,语言文字、民风民俗等都是较为复杂的。

近年来,广东(佛山)对口凉山扶贫协作工作组驻木里县工作小组按照“每年一个重点”的工作思路,逐年在住房保障、教育、医疗上下苦工、出实招,着力解决民生痛点、难点。在产业方面,以发展“植物、动物、药物、礼物”为思路,以中草药产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养殖和农村旅游等产业,打响了药王谷的品牌,为木里人民“拔穷根”开出了“药方”。

贫困户和村民的日子过得好了,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对精神生活的更高追求也就成了必然。锅庄舞蹈队的诞生,也恰恰印证了这一规律。如今,类似的民间舞蹈队在木里还有很多。华灯初上,县城文化坝子里三层外三层的跳舞人群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一张张脱贫奔康的幸福笑脸,更看到了一幅相互亲近的多民族大融合的画面。

脱贫攻坚的标准,就是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木里,佛山在奋力完成“两不愁三保障”的基础上,以小小的文化坝子为“基地”,用一支支生动鲜活的舞蹈,勾勒了香格里拉秘境新的风景线,努力交出一份文明的时代答卷。

扫一扫了解更多。

原标题:文化坝子上舞出幸福生活

佛山推动凉山州木里县锄头湾村锅庄舞蹈队树新风助脱贫

来源|佛山日报

文|佛山传媒集团融合报道组记者黄碧云、程虹